湖师大实践团汨罗支教 用多彩课堂点亮乡村孩子暑假

发布时间:2025-07-14 15:48:2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老师,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美的地方!”为丰富乡村儿童暑假,拓展美育教育,湖南师范大学“美育桃林,星火相传”暑期实践团赴汨罗市永红村原永红小学举办暑期夏令营,开展相关支教活动。7月8日至7月11日,该实践团通过形式多样的美育教学,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温润他们的心灵与眼睛。

折纸成画韵:发现图画之美

在低年级课堂,志愿者刘芳冰教小朋友用彩纸折出小鱼,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给小鱼添上多彩图案。折纸成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充满好奇,问题不断。黎沐芸小朋友问:“老师,我可以将小鱼涂成彩虹的颜色吗?”志愿者笑着回答:“当然可以!只要色彩搭配和谐,这就是你创造出来的最美小鱼!”孩子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最美小鱼”,每一条“小鱼”都闪耀着他们独特的思考与童趣。

一条条丰富多彩的小鱼,就是一个个孩子们对于“美”的奇思妙想。这堂课的教学激发了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提升了审美感知能力,促进他们去寻找和表达生活中的美。

仿声绎妙音:探讨声音之美

中年级课堂上,志愿者刘淑文引导孩子们探索声音的魅力。从观看《猫和老鼠》的默片意识声音的重要性,到用身边的道具和身体去模仿音效为动画配音,孩子们兴趣盎然。在“声音模仿秀”的环节里,孩子们分组合作,讨论不同的情绪场景如何配音、模仿。刘淑文感慨:“孩子们的想法充满创意,让我也发现了许多藏在生活中的声音密码。”

此次活动通过声音的趣味模仿,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声音之美的感受,也锻炼了他们的情绪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童心种诗芽:体悟文字之美

美育的核心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秉承这一理念,志愿者李子涵和傅曦蕾从诗歌入手,在高年级课堂播撒中华美育的种子。课堂以诗歌朗诵与创作接龙的环节引入“童诗创作”的主题,在音乐《春三月》营造的意境中,孩子们心中的诗芽悄然萌发,创作属于自己的童真诗篇。

放学时,孩子们争相把春“念”给家长听。家长们纷纷称赞:“能在小学阶段接触到诗歌创作,让孩子拥有一颗发现美的诗心,这个夏令营真好!”

这一堂堂美育课,超越了简单的传授技能和应试目标,是心灵与心灵间的碰撞。志愿者们如春风化雨,将美的种子撒进孩子的心田,让美融入日常生活,让孩子们在审美中感受文化魅力。本次美育教学旨在助力乡村孩子成长为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拥抱更加丰富和饱满的人生。(徐榛路、汪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