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重维度”破解鬼秤困局 构建计量诚信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7-18 10:47:1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近期全国多地曝光的“鬼秤”乱象,暴露出部分商户利用技术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恶劣行径。作为相关的监管部门,必须以“技术破局、制度固本、共治聚力”三重维度为抓手,切实维护计量公平秩序。
技术监管需突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恶性循环。当前部分商户通过改装芯片、设置密码等手段使鬼秤具备“隐形作弊”功能,传统砝码检测已难以应对。某地市监局数据显示,2024年查处的鬼秤案件中,76%的作弊秤具需专业机构拆解才能发现端倪。对此,应建立“三同步”技术监管体系:一是同步配备便携式X射线检测仪实现无损查验,二是同步推广智能秤具强制接入计量监管平台,三是同步开发手机APP实现消费者即时核验。如杭州拱墅区试点的物联网秤具管理系统,已实现作弊行为24小时自动预警,值得全国推广。
法律震慑须破解“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结构矛盾。现行《计量法》对使用鬼秤的顶格处罚仅为2000元,与作弊带来的非法收益形成强烈反差。2025年一季度某省查处的137起鬼秤案件中,仅12%的商户受到经济处罚,更多案件以“整改”了事。相关部门应推动三方面改革:一是建立“作弊码”黑名单制度实现全国联网惩戒,二是参照食品安全领域推行“处罚到人”机制,三是探索建立消费者维权补偿基金。深圳宝安区创新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值得借鉴——当消费者质疑计量时,商户需自证清白,否则按作弊论处。
社会共治要构建"全民监督+专业赋能"的立体网络。单纯依赖行政监管难以实现全覆盖,需激活市场主体参与热情。建议实施“计量哨兵”计划:一是在农贸市场设立消费者监督岗配备专业检测设备,对举报查实案件给予奖励;二是组建计量志愿者队伍开展“扫街行动”,目前成都锦江区已发展500名志愿者,协助发现线索43条;三是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发“计量信用地图”,将秤具检测数据纳入商户信用评级。实践证明,青岛李沧区推行的“计量公示二维码”制度,使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30日内检测记录,投诉量下降67%。
计量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民生幸福的标尺。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检验检测中心将以“技术革新破局、制度重构固本、社会协同聚力”为路径,让每一笔交易都经得起“公平之秤”的检验,真正实现“所秤即所得,所付即所值”的市场环境。(逊克县检验检测中心: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