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艺求精”实践团红色电影课堂点亮谢晋小学
发布时间:2025-07-18 10:47:1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2025年适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电影艺术精神,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晋艺求精”实践团走进著名导演谢晋的故乡——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晋生村,在谢晋小学开展“红色电影浸润小学堂”主题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电影艺术教育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小学生了解中国电影发展历程,感受红色经典影片的精神内涵,同时激发青少年对电影艺术的兴趣。
一、光影课堂:追寻谢晋导演的艺术足迹
实践团成员首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关于谢晋导演生平和代表作品的专题讲解。谢晋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和浓厚的人文关怀著称。课堂上,实践团通过图文展示和视频片段,向学生们介绍了谢晋导演的成长经历、创作风格及其对中国电影的贡献。
重点赏析的影片包括《红色娘子军》《战火中的青春》等经典红色电影。实践团选取了适合小学生理解的片段,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解读。在观看《红色娘子军》片段时,讲解员向学生们介绍了影片所反映的革命斗争历史,帮助孩子们理解电影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增强互动性,课堂设置了问答环节,问题涵盖谢晋导演的代表作、电影拍摄知识以及红色电影的历史意义等。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回答,现场气氛活跃。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小同学们讲解谢晋红色电影精神。方小璐供图
二、手工实践:DIY创意场记板
活动的第二部分是手工实践环节——制作电影拍摄常用的场记板。实践团成员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场记板的功能,它是电影拍摄时用于标记镜头序号、场次和拍摄次数的工具,也是“开拍”指令的重要道具。
在实践团成员的指导下,学生们利用硬纸板、贴纸、彩笔等材料,动手制作自己的场记板。他们发挥创意,有的在板上绘制电影相关的图案,有的写下“Action”“Cut”等拍摄术语。制作完成后,学生们分组模拟电影拍摄场景,使用自制的场记板进行“打板”练习,体验电影制作的流程。
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对电影拍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许多学生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电影制作工具,感到新奇又有趣。
图为实践团成员协助小同学完成场记板手工制作。曹雨佳供图
图为代表学生展示制作成品。曹雨佳供图
本次“红色电影浸润小学堂”活动在谢晋小学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乡村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往电影艺术的大门,也为高校学子搭建了一个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实践平台。在引导孩子们追寻电影大师足迹、感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同样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成长蜕变。他们俯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用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浇灌着乡村美育的土壤。
这场跨越代际的文化传承活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责任担当。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乡村基层,挖掘文化根脉,将专业所学转化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正如谢晋导演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一样,这群年轻人正用他们的方式,在乡村文化振兴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青春篇章。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合影。曹雨佳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