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青州增本领,少年逐梦承使命

发布时间:2025-07-22 10:23:4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7月15日,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暑期实践队在国网青州市供电公司开展第四日实训活动。实践队员们在输电线路下、变电站内、营业厅中深耕实践,用汗水浇灌成长,以行动探索“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

“大家注意脚下碎石,这片区域土壤松,千万别靠近塔基边缘!”清晨9点半,实践队输电组的7名同学跟着国网青州市供电公司线路防护员尹擎来到高压电塔下,晨风吹动野草上晨露,也吹散了同学们脸上的困意。塔基周围散落着数十块锈迹斑斑的铁片,最大的一块足有黑板大小。

image.png

烈日升到头顶时,实践队员们的队服已能拧出汗水。实践队的小个子女生袁哲研抱着一块20多斤的铁片往归集点挪,裤脚蹭上黄泥土也顾不上拍。“这些‘铁疙瘩’看着不起眼,风一大就能让它们飞起来打在导线上。”防护员边说边和固定最后一堆铁件。实践队任长宇踮脚把绳子甩过铁堆顶端,手腕被勒出红痕:“原来防护员师傅说的电网安全无小事,就是不放过任何不起眼的隐患。”

当日下午,最后一块铁片被牢牢捆在混凝土基座上。防护员用脚踹了踹铁堆,纹丝不动的声响里,同学们瘫坐在树荫下,望着铁塔在阳光下投出的笔直影子,忽然懂了——那些支撑城市光明的钢铁脊梁,正是被这样一个个扎实的细节筑牢的。

image.png

清晨,实践队变电组的队员们跟随国网青州市供电公司员工崔超踏入云门山变电站这片电力“心脏”。“这里就像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任何一处堵塞都会影响整体运行。”崔超站在变压器前指着错综复杂的线路介绍到。

image.png

“夏季高温下,冷却系统如何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实践队队长李昌隆凑近变压器问道,崔超微微一笑,指了指身旁的冷却系统:“这些散热片可不是摆设,通过绝缘油带走变压器内部的热量,再到散热片与外部进行热交换。”

来到昭德变电站,巨大的变压器矗立在场地中央,崔超详细讲解了电力转换与输送的流程。队员们围成一圈,时而低头记录,时而举手提问,置身于一场生动的“电力课堂”。

夕阳西下,李昌隆望着纵横交错的电网,感慨道:“原来每一度电的背后,都是无数细节的坚守。”崔超点头回应:“没错,我们的工作就是让这些‘铁疙瘩’变成千家万户的光。”

“喂,您好,我们是青州市供电公司的服务人员,耽误您一分钟对我们最近的工作进行一下回访。”上午9点半,在青州市供电公司客服大厅里,实践队员刘锐拿起电话,温柔的轻声说道。这是他今天拨打的第12个回访电话,脸上的微笑在散发活力。

image.png

“遇到老人要放慢语速,遇到突发情况不要着急”国网青州电力公司营销部员工张慧凝在一旁不时提醒。正说着,实践队员陈宇遇到了棘手情况,电话那头的大爷情绪激动:“我家电压有点低,你们到底管不管?”陈宇深吸一口气,按照张姐教的技巧回应:“大爷您先别着急,可能是最近夏天,用电高峰期开空调导致的,我们马上和师傅反映,帮您解决。”挂掉电话,他额角渗出细汗,张姐拍拍他的肩膀:“处理问题就得沉住气,用户的急就是我们的急。”

一天下来,实践队员们共完成210个回访电话,记录下12条有效建议。实践队员王熙越整理数据时发现,提到“服务满意”的用户占比达99%,他感慨道:“原来‘人民电业为人民’,就藏在这一句句问候和回应里。”

结束了一整天忙碌的实践后,“‘你们用电,我们用心’,以前觉得‘电力人’就是抄表修电线,现在才明白,这是个需要非常的仔细和认真的行当。”实践队员李晗翻着手机里的照片,屏幕映亮他眼里的光,“那些被我们捆牢的铁片,可能就是保障某户人家不停电的关键。”

这场追随“人民电业为人民”精神的实践,正在把课本里的公式变成掌心的老茧,把课堂上的理论变成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实践队员们带着一身疲惫进入梦乡时,青州的万家灯火正映照着他们的成长——那些关于责任与使命的种子,已在实践的土壤里悄悄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