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医院成功实施首例UBE微创术,患者次日行走

发布时间:2025-07-25 10:03: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近日,灌云县人民医院骨科医师团队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驻点专家陈康武的指导下,成功完成我院首例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UBE)。这一手术的成功,不仅填补了医院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更标志着医院脊柱手术水平迈入新阶段,为本地脊柱疾病患者提供了更精准、安全的治疗选择。

病例回顾

微创技术攻克十年顽疾

42岁的秦女士深受腰痛伴右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困扰十余年,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经检查,她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L4-5)。

术前磁共振显示L4-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右侧神经根受压

术前检查患者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经过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的讨论和评估,骨二科医生团队一致认为传统开放手术对患者创伤大,决定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UBE)技术,以更微创的方式彻底解决患者疾病困扰。

在陈康武主任的带领下,骨科张雄主任、王洪伟医师及麻醉护理团队密切配合,顺利完成手术。顺利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患者腰背部两个小切口仅约1cm。

手术仅在患者腰背部切开两个约1cm的小切口,分别作为观察通道和操作通道。在高清内镜下,团队精准摘除突出髓核,完成椎管减压,松解受压神经根。整个手术历时70分钟,出血不足10ml,术后患者下肢疼痛即刻缓解,次日便能下床活动,恢复良好。

患者赞誉

恢复速度超出预期

术后第二天,秦女士已能自主行走,她难掩欣喜:“手术前特别担心风险,没想到手术当天腿就不疼了,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伤口还只有两个‘钥匙孔’那么大,恢复太快了!”她的亲身体验,充分印证了UBE技术的临床价值。

技术亮点

UBE技术优势显著,微创特性凸显

作为国际脊柱微创领域的新突破,UBE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及单通道内镜手术相比,优势明显:

操作更灵活:“双通道”设计,成像与操作互不干扰,视野更广,减压更彻底。

创伤小、恢复快:仅两个小切口,避免肌肉剥离,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患者可早期下床。

适应症广:除腰椎间盘突出,还能处理椎管狭窄、轻度滑脱等病例。

易掌握推广:熟悉开放手术的医生更易上手,学习曲线平缓。

陈康武主任指出:“UBE融合了开放手术的清晰视野和微创技术的低创伤特点,尤其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是脊柱外科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学科发展

微创技术矩阵再添“利器”

近年来,灌云县人民医院骨科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的帮扶下,紧跟国内前沿技术,已成熟开展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等脊柱手术。此次首例UBE手术的成功,进一步完善了脊柱疾病阶梯化治疗体系,让患者有了更多个性化选择。未来,医院将持续聚焦微创化、精准化医疗,让更多脊柱疾病患者享受到“小切口、大疗效”的先进技术带来的福音。

驻点专家介绍

陈康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苏州市姑苏卫生青年拔尖人才。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外科学组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脊柱微创融合学组委员、苏州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秘书。

师从全国著名骨科专家杨惠林教授,长期从事骨外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擅长脊柱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病等脊柱疾病和四肢骨关节复杂骨折的诊治。临床上以病人为中心,手术注重微创,熟练开展脊柱内镜技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脊柱微创融合、椎体后凸成形术等脊柱微创技术,同时熟练掌握四肢骨关节复杂骨折的手术治疗。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并列)发表SCI论文42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省优青、青年基金)等课题6项。授权国家专利18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2项、苏州市医学新技术特等奖1项、苏州市医学会医学科技奖青年科技奖1项。(颜景荣、灌云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