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驱动沙头“农文旅+” 东南大学生“艺”昂“扬”实践团暑期实践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28 09:44:2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连续三载深耕,艺笔绘就新章!东南大学生“艺”昂“扬”实践团在田清书记、陈绘副教授带领下,扎根省级农文旅示范镇扬州沙头镇,以艺术创新破解乡村振兴难题。团队紧扣农文旅融合需求,通过主题活动再创、地标文创开发、农产品包装升级三大行动,为沙头镇注入可持续振兴动能,用艺术和设计点亮乡村未来,交出青春赋能乡村的亮眼答卷。

启程沙头,深入田头聚齐力

生“艺”昂“扬”实践团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团委田清书记、设计系主任陈绘副教授共同担任指导,成员汇集了来自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具备扎实的设计专业素养与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为沙头镇成果创新与老毕农场的墙绘产出提供强有力质量保障。

实践团抵达沙头镇后,迅速投入到紧张而充实的调研工作中。通过走访“玉米奇遇记”举办场地——玉米迷宫、农业种植基地、西江生态园、草垛子书房、老毕农场、胡笔江故居等特色地标,成员们深入了解了沙头镇的自然风光、农业特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少可改善创新点。团队注意到:沙头镇的农产品虽品质优良,但农户们收获的西瓜、草莓都被装入简易纸箱,存在包装简陋、品牌标识模糊等问题,难以实现溢价;沙头的地标资源本身丰富且独具特色,但普遍存在文化价值挖掘不充分、功能利用碎片化、缺乏系统整合与深度开发的问题;老毕农场虽具备基础设施科技化升级,但在特色场景打造、品牌故事提炼及文旅服务配套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团队成员实地调研记录

落地生花,创意筑梦显实效

团队立足沙头镇农文旅发展基础,针对其文化价值挖掘不足、产业融合深度欠缺、品牌传播待突破等核心挑战,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服务举措。

在品牌活动层面,实现三重突破,一是主题迭代:深度优化“乐活沙头,周末农市”既有品牌下的子主题活动;二是跨界联动:啤酒节联合本土品牌「汉森熊」,设计7大互动体验区,结合扁平潮流视觉风格与沙头地标“草垛子”符号,打造年轻化主视觉及延展物料;三是场景融合:魔方大赛创新嫁接玉米迷宫场景,首创“农趣竞技”玩法,并推出数字化集章“沙头护照”,强化沉浸式体验与品牌记忆。

在产品价值链提升上,突破传统农产品包装形态。围绕春节、端午、中秋等重点传统节庆及西瓜、草莓、番茄等沙头特色单品,将沙头文化符号(如草垛、长江廊道、果蔬作物)转化为高端IP化农作物包装(如端午「西江月」五谷礼盒),助力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地标活化与体验深化方面,团队通过墙绘设计为毕季农场做景观改造,丰富了农场的趣味性,美化乡村环境,有效吸引游客。同时,团队针对西江生态园、草垛子书房等核心资源,开发系列主题文创,如AR透卡“沙沙奇遇记”、蔬果徽章、草垛夜灯等,并实施全域智慧导视系统,变静态资源为互动体验;同时聚焦于乡村献策,农村发展,首创“茶饮反哺书房”可持续运营模式,探索文化地标商业价值转化,盘活地标、打造沙头专属IP、有效吸引游客。

生“艺”昂“扬”实践团通过手绘乡村、设计文创、提升游客体验等多种形式,致力于通过志愿服务,为沙头镇“做实事”,产出能真正“留下”、切实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设计解决方案,将设计作为“赋能工具”,服务于“经济增长、游客吸引”等实效目标。

团队产出成果

毕季农场墙绘最终效果呈现

结出硕果,多方点赞表认可

生“艺”昂“扬”实践团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路径,以独特体验和强互动性的“沉浸式旅游”模式为样板,经过实践团成员的共同努力,沙头镇的乡村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文化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团队设计的创新方案与视觉设计已在江苏省少儿魔方大赛及“广沙夜市”西瓜啤酒季中成功应用,特别是为啤酒节定制的互动美陈打卡立牌,有效提升了活动氛围与参与度,游客普遍反馈活动“趣味十足且富有意义”,实践团的创新性与务实性赢得镇政府、村民与合作企业(汉森熊、润沙心品)赞誉,并获得政府表彰推荐信。同时,他们的活动也获得了青年东大说、奋进沙头、设计粥等媒体平台的广泛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实践团成员与沙头镇政府领导合影

生“艺”昂“扬”实践团成员合影

团队携手沙头共绘合作蓝图:与广陵区团委签约文旅共建协议,共育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年均输送13名优秀设计人才驻镇实践与服务,为沙头农文旅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支持。

生“艺”昂“扬”实践团将进一步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的联动,这份深厚的“镇校情谊”与务实的合作承诺,必将持续滋养沙头这片希望之地,共绘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团队将持续扎根沙头镇乡村振兴一线,坚守初心,为沙头镇及更多乡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更多智慧动能,让乡村在艺术的赋能下绽放更璀璨的生机与活力。

(单位: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东南大学生“艺”昂“扬”实践团、供稿:杨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