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灯照前路,四十坚守育栋梁
发布时间:2025-07-28 11:08: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潮声青听团探访徐善良、王丹丽老师的育人心灵之旅
2025年 7月11日,在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期间,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拔尖人才创新班本科生党支部“红色印迹”党员社会实践团队——潮声青听团探访徐善良、王丹丽老师。透过他们的视角,展现学院从三校合并时的艰辛起步,到依托水产领域成果拿下博士点、助力“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记录两位坚守近四十载的教育工作者对学子“扎实根基、坚守热爱”的期望,彰显“平凡坚守育栋梁”的育人情怀。
图1徐善良与王丹丽教授讲述自己与宁大的故事。由潮声青听团供图
徐善良与王丹丽老师的教育生涯,与宁波大学的发展紧密相连。1996年徐善良老师随三校合并进入宁大,王丹丽老师此前加入原浙江水产学院后也随合并入校。四十年来,他们见证了学校从申请硕士点、博士点时的艰难起步,到依托水产领域成果拿下博士点、助力“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跨越。早期面临设备有限、基础薄弱等挑战时,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对学科发展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与同事们共同攻坚。“看着学院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那种内心的成就感难以言表,这也是我们能一直坚守的动力。”徐善良老师感慨道,这份坚守背后,是对教育事业深沉的情感与坚定的信念。
图2徐善良与王丹丽教授与潮声青听团合影。由潮声青听团供图
在数十年的育人历程中,学生的成长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成熟,这一点让两位老师尤为关注。王丹丽老师在谈及育人感受时说,看到学生从刚入学时的懵懂,到逐渐找到科研方向、培养出执着钻研的精神,内心满是欣慰。她认为,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建立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当学生遇到科研瓶颈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方法指导,看着他们重新振作,这种心灵的互动特别有价值。”
徐善良老师也表示,学生在科研中展现出的坚持与细致,常常让他深受触动。他强调,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本质上是培养他们的专注力与耐挫力。“科研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挫折中调整心态,保持对研究的热情。”而学生从实践细节中获取灵感的经历,更让他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思考能力,能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有底气。
面对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两位老师从心理建设和能力储备两方面给学生建议。王丹丽老师指出,扎实的专业基础是学生自信的基石,只有筑牢根基,才能在面对行业变化时保持从容。她特别提醒学生关注心理健康,“遇到困惑别独自承受,及时和师长、同学沟通,让心灵得到疏导,才能轻装上阵。”
徐善良老师则鼓励学子坚守热爱,不必被浮躁裹挟。他表示,“同学们以第一批录取身份进入宁大,本身就是能力的证明,无论是科研、艺术还是创业领域,专注与坚持终将让人发光,找准方向便会收获成长。”他承诺说到老师永远是学子的后盾,遇到困难可随时与他沟通,希望同学们在宁大沉下心来,在每一堂课、每一次钻研中积蓄力量,让青春在海洋事业的奋斗中绽放光彩。
图3徐善良与王丹丽教授与潮声青听团合影。由潮声青听团供图
四十载光阴荏苒,徐善良、王丹丽老师用坚守诠释着教育者的初心,用心灵的关怀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学子。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教育,是用一颗心温暖另一颗心,用一份坚守点燃无数份希望,这份以心育人的情怀,将继续照亮海洋学子的成长之路。
(供稿单位: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水产养殖硕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拔尖人才创新班本科生党支部,海阔天空辅导员心理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