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王阿姨体内“定时炸弹”被揪出,这波免费粪便DNA筛查火了
发布时间:2025-07-28 14:15:1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肖医生,真是太感谢你了!要不是您推荐的粪便 DNA甲基化检测,我这‘体内定时炸弹’还不知道要藏多久呢!”握着刚到账的肠镜补贴凭证,66岁的王阿姨激动地说。“这个‘重点人群免费肠癌筛查’项目太好了,平常的话,我肯定不会查,没想到还有补贴。”
无创检测,筑起健康防线
今年6月,西湖区推出以粪便 DNA甲基化检测为核心的“重点人群免费肠癌筛查”民生项目,面向50—74周岁常住居民,针对2021年后未曾进行肠镜检查的人群,凭借精准、高效的无创优势,迅速赢得认可。该检测通过分析粪便中脱落细胞的 DNA甲基化水平,肠癌灵敏度高达87.84%,进展期腺瘤检测灵敏度66.67%,特异性更是达到92.37%;一般7个工作日便可出具报告。
及时干预,补贴助力无忧
筛查一旦呈阳性,受检者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进行肠镜检查,最高可获800元补贴(含肠镜600元、病理200元)。项目启动后,社区医生肖医生第一时间通过“家医有约”微信平台向居民推送了消息。66岁的王阿姨看到后,当即让儿子帮忙完成预约。6月24日,她的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肖医生立即建议她做进一步肠镜检查。次日,王阿姨在邵逸夫医院完成检查,报告显示“胃体多发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胃底息肉(已钳除)、回盲部多发息肉(已钳除)”,需等待病理确认。7月1日,病理结果:回盲部存在管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增生性息肉。肖医生协助她上传检查资料后,补贴很快到账,这才有了开头的暖心一幕。
“早筛查、早干预”效果显著
如今,王阿姨已制定年度胃镜、3–5年肠镜复查计划,这段由粪便 DNA筛查拉开帷幕的健康守护故事,不仅是西湖区民生项目精准惠民的生动缩影,更印证了“早筛查、早干预”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肖医师建议,胃肠镜检查是筛查胃肠道疾病(尤其是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那么,哪些人群需要胃肠镜?如何把握频率?
一、适合做胃肠镜检查的人群
-健康筛查人群:年龄≥40岁的普通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建议作为基础筛查)。
-有胃肠道症状者:
-长期腹痛、腹胀、反酸、烧心、吞咽困难等。
-排便异常(如便血、黑便、腹泻、便秘,或大便形状改变)。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贫血。
-高危人群:
-有胃肠道肿瘤家族史(直系亲属患胃肠癌)。
-既往有胃肠道癌前病变(如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息肉等)。
-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未规范治疗。
-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大量饮酒、高盐饮食、久坐缺乏运动等)。
二、检查频率建议
-普通健康人群(40岁以上):每5-10年做一次胃镜和肠镜。
-高危人群:
-有癌前病变(如萎缩性胃炎、肠息肉):根据病变程度,遵医嘱每1-3年复查一次。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愈后:结合症状,每2-3年复查胃镜。
-胃肠道肿瘤术后:术后1年内首次复查,之后根据恢复情况每1-2年复查一次。
-有症状人群:一旦出现持续不适,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
如符合粪便DNA甲基化检测条件,且未下定决心做胃肠镜检查者,可前往灵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或通过微信小程序健康小西-肠癌筛查预约。(西湖区卫健局、灵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肖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