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运“刻度”丈量流动中国的“温度”
发布时间:2025-07-28 14:35: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3.03亿人次,21天;9.53亿人次,62天。暑运的每一组数字,都是流动中国强劲脉动的记录,更是铁路服务民生的深情注脚。
车厢里的童趣与守护。在呼和浩特开往北京的Z338次列车上,乘务员靳晓琎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列车妈妈”。她与同事们组建的“守护候鸟小分队”,为小旅客提供绘本讲解、安全引导等贴心服务;持有教师资格证的动车长王梦茹则在飞驰的车厢里开设“知识小课堂”,将研学旅行融入旅途。这些服务精准回应了暑运主力——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娃娃流”引领的家庭出行高峰。
开往诗与远方的“移动乐园”。铁路部门巧妙串联旅游资源,打造“火车向着景区开”的新场景:长三角“红色文旅专列”连接中共一大会址与南湖红船,带动端午假期沿线消费超120亿元;新疆增开南北疆旅游主线列车,让草原风情随钢轨延伸。高铁旅游计次票的推出(“一次购票、多点畅游”),更极大地释放了家庭出游的潜力。
从“走得了”到“走得顺”。铁路持续优化学生出行体验。自2023年起,学生票取消寒暑假购票时限,全年可享4次优惠;推行“相对近径路”规则,允许分段联程购票(如柳州—徐州—大连),仅扣减一次优惠次数。同时,大一新生凭录取通知书、应届毕业生持学校证明,可经人工通道优先乘车。全国120个车站实现“无缝换乘”,80个车站提供在线订餐服务,让求学之路更加顺畅无忧。
高温下的坚守、清凉出行的保障。在广州,当室外气温逼近37℃时,列车机械师提前4小时检修空调系统,并在发车前1小时启动“预冷模式”,确保车厢温度恒定在舒适的26℃。高铁智能新风系统每小时换气6-8次,分区调温技术则精准满足老人、儿童等不同旅客的体感需求。
深夜“护凉人”、车库里的战场。当最后一班列车结束运营入库,机械师们便投入了与高温的战斗。他们顶着热浪,用高压气枪仔细清理空调滤网浮尘,定制水枪冲洗散热片,只为确保次日列车能“清凉出征”。同步进行的还有设备防汛排查——铁路部门对线桥隧涵、牵引供电等关键设施实施24小时监护,全力应对汛期暴雨与高温的“双重考验”。
暑运如同一面镜子,映照铁路服务的升级轨迹:普惠性承诺:继续开行81对公益性“慢火车”,方便边远地区群众;动车组最低4折票价让利于民。韧性化运营:面对8.87亿人次历史峰值客流(2024年数据),铁路以“一日一图”动态调图,日均开行列车超1.15万列,运力投放精准度达92%。
从车厢里守护“小候鸟”的乘务员,到深夜检修保障清凉的机械师;从全年畅通的学生票政策,到开进景区的特色文旅专列——暑运的每一公里钢轨,都在无声地诠释着同一个答案:人民的需要在哪里,铁路的使命就抵达哪里。这,正是流动中国最温暖的底色。(文:李仕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