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旬阳市双河镇:一线工作“五到户” 筑起党群“连心桥”

发布时间:2025-07-29 09:31:3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为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践行“四下基层”要求,陕西旬阳市双河镇探索推行干部“五到户·连民心·办实事”工作机制,通过一线“连心”集民意、“同心”聚众力、“暖心”办实事,推动工作重心下沉,工作质效提高,让群众满意,为发展助力,筑起党群“连心桥”。

“连心”集民意

镇干部入户走访

“王大爷,最近天气开始热啦,您身体还好吧?”去年10月,镇干部张海贵拿着民情日记本,熟门熟路地走进双河社区王怀珠家。正坐在凉椅上休息的王大爷直起身:“小张来啦,快坐快坐!”小张接过小马扎,翻开本子:“今天来不光是看您,还想聊聊咱社区规划停车的事儿,您有啥想法尽管说。”

安装路灯

“哎,这事儿我正想找你们反映呢!你看咱社区,车子越来越多,房前屋后挤得满满当当,上次我家小孙女在院里玩,差点被倒车的小轿车蹭到。”对门的杨阿姨闻声过来:“可不是嘛,要是能把屋后那片闲置地改成停车场,再划上停车位,不光整齐,咱们出门也安心不是?”

小张在本子上工工整整记下建议,还特意标了个五角星:“您二位说的这些,都是大伙的心里话,我们一定当回事办。”这样俯下身子带着温度的走访,成了镇干部们的工作日常。2个月以来,干部带着问题来、揣着建议走,累计走访居民100多户,收集意见建议40余条。

最终,在镇党委政府的统筹推动下,一座占地3000㎡的停车场拔地而起:整齐的车位规划有序、清晰的标线规范引导、充电桩等设施一应俱全。“这停车场建的真敞亮,你们把难事办成了好事!”王大爷在新修的停车场转了两圈,逢人就念叨干部的好。现在这里不仅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停车难题,更成为了展示社区文明的亮丽窗口。

“同心”聚众力

晨雾还未散尽,铁锹与地面的碰撞声已在高坪社区传开:包片干部张承宏正帮村民李德军清理堆放的废旧农具,年轻干部任登坤拿着刷子,给刚清理完的墙面刷上底漆,墙根下几位村民正合力拆除破旧的柴棚。河道旁,“志愿护河队”的红马甲迎风招展,岸边“确保河水净,清水送京津”的口号声格外响亮。

吴家湾入口第一户是汪光记家,房子紧挨着联户路,抬脚就能上道。镇村工作队根据他家院落格局,量身制定了改造方案,不仅理顺了杂物堆放的次序,还把闲置的角落改成了小菜园。如今,汪光记家成了“五美庭院”示范户,他笑着说:“改完院子亮堂多了,种菜也得劲。茄子辣椒结得密,自己吃不完就往镇上送;玉米大豆收了七百多斤,能卖一千块钱呢,手头松快不少。”

发展庭院经济

从干部入户引导改陋习,到村民联户督帮搞整治,高坪社区坚持以人促户、以户促点、以点带面,通过集中攻坚、包片划段、联户督帮推进“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短短数月,高坪社区已旧貌换新颜:曾经杂乱的农家院成了“五美庭院”示范户,拆违空地长出了瓜果蔬菜。傍晚,村民们绕着河道遛弯,望着家家整洁的院落,纷纷感慨:“这就是‘同心’聚起的力——干部带头干出样子,群众跟着干出劲头,才有这户户见行动、处处大变化的好光景!”

“暖心”办实事

“水来了!这下秧苗能活了!”今年6月,早阳村五组的田埂上,汩汩清流涌入干涸的秧田,村民梁延贵捧起来之不易的“救命水”,难掩激动——连续几个月的旱情,终于在这一刻有了转机。不远处,驻村第一书记袁波正和队员们调试新抽水泵,湿透的衬衫黏在背上,细密的汗珠顺着晒红的脖颈不断滚落。

驻村工作队调试抽水泵

一周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袁书记,再不下雨,这季苗就全完了……”5月底的走访中,村民们拉着袁波的手直叹气。高温少雨让秧田裂口,抽水泵的油钱、维修费更是压得大家喘不过气。“别愁,咱们一起想办法!”袁波当即带着队员逐户查旱情,记下水田面积、缺水多少,连夜整理出详细台账。村民会上,他把情况摆出来:“向上争取设备,咱们自己动手引水,一定能挺过去!”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驻村工作队的身影。定下方案后,工作队跑前跑后,凭着详实的旱情报告争取到4台抽水泵、240米管道;20多位村民自发组成“抗旱队”,顶着烈日清河道、架水管,硬是把水引进了80亩旱田,让秧苗重新“喝”上了水。

从急群众所急的暖心承诺,到解难题的扎实行动,早阳村驻村工作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处处想在前”的主动性、“事事抓到底”的执行力,把人心聚成了抗旱的暖流,让“有困难找工作队”成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注脚。(陕西旬阳市双河镇:翁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