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腔调 婺韵流芳

发布时间:2025-07-29 10:22: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从明朝戏台到现代中国,婺剧的六百年为何越唱越响?带着这个问题,中国计量大学微光致远团队于2025年继续深化暑期“双百双进”社会实践活动项目,首届婺剧文化节应运而生,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复兴的对话就此展开。

彩球珠花映粉墨

婺剧头饰素有“头上锦绣”之称。活动伊始,微光小队展开了手工制作戏剧头饰活动。老师先为孩子们讲解头饰的特色以及不同行当的区别,再示范精彩的制作成果,发放完提前准备的材料后,小朋友们便各自大显身手,投入到创作中,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孩子根据图片,一步一步地在纸上排列、粘贴;有的孩子发挥想象,给头饰加上自己喜欢的星星、花朵。

特别在制作过程中,成员们融入了计量特色,把计量校徽元素巧妙地与戏剧头饰相结合,将“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精神,化作头饰上精致的计量仪器图案。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彩球、扭扭棒等材料,精心制作着独一无二的头饰。

小朋友制作的戏剧头饰

童笔丹青绘婺韵

若说头饰是具象的美,绘画则是想象的无限延伸。教室里,“我眼中的婺剧”主题画展热烈展开,小朋友们带着亲手制作的头饰,满心欢喜地参与到了画展之中。

这次展出的作品除了小朋友们亲手制作的戏剧头饰之外,还有优秀绘画作品。午后的阳光透过教室的木窗,在展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小朋友们围在一起,一边欣赏着彼此的作品,一边热烈地讨论各自的创作思路。每一双童真的眼睛闪烁着炽热的目光,在洁白的纸上,他们不仅用五彩斑斓的画笔描绘出心中的婺剧世界,还通过亲身体验,创作出一幅幅独特的戏剧头饰作品。

小朋友们参观画展

礼堂探秘婺剧魂

文化礼堂是乡村的“精神地标”,笕川村的文化礼堂也不例外,这里藏着不少婺剧珍宝。于是,下午的参观环节,微光小队带领孩子们走进陈列室,开启一场“寻根之旅”。

礼堂里每一件展品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渊源。微光小队队长详细地介绍着婺剧的历史、角色行当、表演特色等知识。当看到精美的婺剧脸谱时,小朋友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红脸代表忠勇,如关羽;白脸代表奸诈,如曹操,不同的色彩与图案蕴含着丰富的人物性格信息。

小朋友们参观婺剧文化礼堂

夜幕戏台起笙歌

天边最后一抹晚霞还未褪尽,微光小队就早早带着小朋友们来到了婺剧文化广场,戏台两侧高悬的大红灯笼次第亮起,像是为即将开场的婺剧提前点燃了喝彩的焰火。

夜幕降临,银幕亮起,《飞舟救驾》《大破天门阵》等经典选段轮番上演。当熟悉的曲调响起,暖黄的光晕在晚风里轻轻摇曳,穆桂英一袭红袍金甲,雉尾翎冲天一抖,手中银枪已似箭般刺出。孩子们虽然听不懂全部唱词,但被华丽的武打场面深深吸引,看到精彩处连连齐声叫好。

婺剧演出场景

繁星满天时,首届婺剧文化节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但文化的涟漪才刚刚开始扩散。无论是戏剧头饰手工制作、主题画展,还是参观文化礼堂、观看经典婺剧,它都似一颗星,以微薄之力照亮眼前的一片土地。

微光小队从发扬婺剧到助力乡村振兴,从启蒙艺术思想到厚植文化自信,它证明着,文化振兴不是抽象的口号,而在于具体的行动,这样才能让每个乡村都能守护自己的文化基因,让每个个体都能在文化中找到归属感。(微光致远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