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常州分行:揭秘点绿成金“金钥匙”

发布时间:2025-07-29 14:24:0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农业银行常州分行加快实施绿色金融战略,灵活运用差异化信贷政策,积极对接各类主体绿色融资需求,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持续注入金融动能。截至6月末,该行绿色领域贷款投放较年初增加超120亿元、增速达31.04%。

服务实体,激活制造业绿色生产力

光大常高新环保能源(常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高新”)是有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和新苏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常州市新北区设立的中外合资企业。近年来,常高新聚焦固废、泛水、清洁能源三大领域,做深、做精、做细、做透垃圾发电、污水处理等核心业务。“2023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共开标35个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规模合计约2.56万吨/日,高于2021年、2022年同期,显而易见,垃圾焚烧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解到客户的这一需求后,农行常州新北支行行领导带领大客户团队,主动对接企业关键人,以差异化服务提升专业化攻坚,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实现良性循环。同时,结合企业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不断优化服务方案,依托多方联动协同,2024年4月成功为其获批“常州市新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烟气提标改造项目”贷款1.4亿元,至今已投放7048万元。这一项目的落地,推动了地区垃圾焚烧设备更新换代,支持辖区清洁能源产业优化升级,大大提升了行业整体竞争力。

农行常州武进支行积极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使命,将提供“绿色方案”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定制化金融服务举措,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的五洋纺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洋纺机”),是国内纺织机械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该公司依托“互联网+智能制造”平台打造了国内首条“高效织造智能化经编生产线”,并开发了经编生产线智能管理系统,对经编生产线的每个生产环节进行全程数据采集、传输、诊断、维护管理和远程控制,形成智能生产模式。

随着五洋纺机对越南工厂资金逐步投入,根据我国纺织机械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的战略目标以及国内市场对无缝内衣经编机的需求,2025年五洋纺机计划进一步扩大自动无缝内衣经编机的产量,流动资金需求量增加。农行常州武进支行在获悉企业需求后,结合五洋纺机的实际情况,组建团队深入调研,为企业量身定制了一套全面的金融服务方案。该行灵活运用信贷政策,为五洋控股提供了1.1亿元流动资金贷款。在金融赋能下,五洋纺机顺利完成生产线改造项目,新生产线全面采用数字化控制、自动化监测等先进技术,配置高效节能型纺纱机械、智能织造设备等新型装备。武进支行支持五洋纺机的实践,是金融助力绿色新质生产力转型发展的又一成功范例。

植此青绿,赋能新时代“鱼米之乡”

走进常州市金坛区儒林镇,一幅清新雅致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整洁的村道蜿蜒延伸,错落有致的绿化点缀其间,清澈的河面倒映着蓝天白云。

过去,因为挖山采石、围网养蟹,金坛区儒林镇一度致富,但环境每况愈下。为改善村镇整体环境,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常州市金坛区持续深入推进城乡环境“五乱”治理,巩固人居环境成果,营造干净整洁、优美宜居的城乡环境。

农行常州金坛支行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服务“三农”主责主业,紧扣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乡村人居环境贷”等系列产品积极对接辖内宜居宜业和人居环境建设需求。结合儒林镇矿地融合片区建设规划,主动对接项目资金需求,定制融资方案,成功获批“金坛儒林镇美丽宜居改造项目”贷款9000万元,为儒林镇5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提升、农田整治和蟹塘整治等环境治理工程提供金融支持,同时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农业资源,加大综合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生产增效、农民致富增收,助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

绿色出行,驱动城市零碳加速度

地铁是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农行常州分行聚焦“两重一新”领域,积极支持绿色建筑、能源低碳转型、绿色轨道交通等重点项目,为常州市打造绿色化、智能化地铁持续输入金融力量。该行通过“全流程嵌入+定制化服务”模式,高效获批“常州地铁6号线”项目贷款12亿元、目前已投放2亿元。“地铁6号线纵贯常州南北,据了解,一期工程将以‘多元融合’为核心,打造绿色、智慧、安全、人文的新时代地铁标杆。开通后将有效缓解常州市区交通压力,促进城市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以金融创新驱动城市能级跃升。”农行常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农业银行充分发挥产融协同优势,将服务国家“双碳”目标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引金融“活水”滴灌实体经济。同时农行常州分行持续推进地铁场景建设与数字化转型,与地铁集团保持长期合作,在手机银行城市专区上线“绿色出行ing”乘车券大放送活动,今年以来已累计发放优惠券10万张、金额超40万元。

接下来,农行常州分行将深度融入区域发展规划,聚焦绿色低碳转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生态保护修复、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以绿色信贷产品为抓手,不断提高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绿色可持续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