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莆”渡慈航实践队赴莆田湄洲岛开展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31 14:49:5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2025年6月,在刘家军老师的带领下,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莆”渡慈航实践队深入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围绕“妈祖文化的深度挖掘”与“本土文化保护传承路径的对比研究”两条主线,开展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通过扎实的田野工作,系统探究妈祖文化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并为不同文化类型的保护传承提供学理思考。
探寻妈祖文化,增进文化认同
莆田湄洲岛,作为闽中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历史积淀深厚,人文底蕴独特。享有“南国蓬莱”“东方麦加”美誉的湄洲岛,是世界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岛上弘扬的“立德、行善、大爱”妈祖精神,不仅成为连接两岸同胞的重要纽带,更广泛辐射并影响着多个地区。
调研首日,实践队队员们探访了妈祖诞生地——天妃故里。作为世界妈祖信仰的源头,湄洲上林村妈祖故居与林氏宗祠,是海内外信众心驰神往的朝圣中心。置身其间,在绘声绘色的讲述中,队员们感受了妈祖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也对其源流、传奇故事及信仰体系有了更为具象和深刻的认知。
实践队探寻在民俗馆及周边区域,实践队近距离观摩并记录了多项极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从寓意吉祥的妈祖糕、红团的精工制作,到象征湄洲女勤劳智慧的“帆船头”发型梳理,再到妈祖花、妈祖面等蕴含文化符号的工艺展示。这些活态传承的非遗项目生动展现了湄洲岛浓郁的民俗风情,队员们饶有兴致地用影像记录下珍贵的制作流程。
深入一线调查解码文化基因
实践队走进妈祖源流博物馆,系统学习妈祖祭典的历史沿革、仪轨流程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馆内翔实的文物史料与图文展示,为队员们构建了妈祖文化发展的清晰脉络。其中关于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的丰硕成果以及妈祖信仰在全球广泛传播的详实资料最为引人注目,队员们深刻体悟到妈祖文化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备的强大凝聚力与跨越时空的深远影响力。
实践队综合运用实地参访、深度访谈、文献梳理等多种田野调查方法,在湄洲岛细致梳理妈祖文化的历史源流与当代实践。研究聚焦妈祖信仰作为世界级“非遗”,如何有效促进民众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核心精神及在现代社会治理、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践行“群学·共铸”贡献青春智慧
通过此次深度调研,“莆”渡慈航实践队不仅深入理解了妈祖文化在维系民族情感、特别是联结两岸同胞中的独特精神价值,也通过对比研究,深化了对不同类型文化遗产传承规律的认识。队员们表示,此次实践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礼和社会认知提升之旅。
本次调研活动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是学院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重大文化命题、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莆”渡慈航实践队全体成员将不忘初心,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贡献智慧与力量。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陈昕灵、钱姗姗、林旎睿、江康敏、曲卓雅、谢子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