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医科大学“知行”志愿者服务队赴贵州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1 09:16:1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青年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医学影像学院“知行”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响应校团委号召,成功入选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队,7月下旬,由学院党委书记徐永良带队的11人队伍,赴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城西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医学专业服务、反诈与招生宣传深度融合,在布依族、苗族聚居的山乡大地上,谱写了推普惠民、医者暖心、反诈护航、招生引航、红色铸魂的实践篇章。
以语言为桥,架起城乡同心之脉
面对多民族聚居的村落特质,“知行”服务队跳出刻板宣讲模式,用“意义阐释—发音矫正—趣味挑战”的阶梯式互动,让普通话从“陌生词汇”变为村民乐于接纳的“生活工具”。孩子们笔下的推普手抄报,不仅是童真创意的绽放,更象征着民族文化交融的种子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志愿者们走进村落的每一个角落分发推普宣传手册,讲解和纠正日常发音中的问题,同时结合常见的电信诈骗案例,用普通话向村民们讲解反诈知识,提醒大家警惕陌生来电、短信中的诈骗陷阱,在交流中让村民们既认识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也提升了村民们的防骗意识。当乡音与普通话和谐共鸣,打破的是地域隔阂,凝聚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筑牢了守护村民财产安全的防线。
以医技为炬,照亮健康振兴之路
老龄化突出、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乡村现实,正是“知行”团队发挥专业优势的靶向之地。从《不同部位如何选择影像学检查》的通俗解读,到血压血糖检测的贴心服务,从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手把手教学,到入户为行动不便老人送去的健康关怀,每一项服务都精准对接村民需求。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学院党委书记徐永良组织召开招生宣讲会,向村民们介绍了牡丹江医科大学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和招生政策,鼓励当地有志向从医的青年学子报考,让他们了解到通过学习医学知识,既能实现个人价值,也能为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这不仅是医疗知识的普及和招生信息的传递,更是将“健康中国”战略的温度,传递到最需要的田间地头,让专业价值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光芒。
以红色为魂,筑牢使命担当之基
深河桥畔的抗战记忆,为这场实践活动注入了精神钙质。“黔南事变”中军民浴血奋战的悲壮历史,革命先烈万众一心、血战到底的民族精神,让青年学子深刻理解,推广普通话是守护文化根脉的纽带,践行医者仁心是传承为民初心的担当,开展反诈宣传是守护群众幸福的责任,做好招生宣传是为乡村培养医学人才的途径。红色基因的浸润,让“知行”团队的服务超越了技术层面,升华为“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念自觉。
此次实践活动,生动诠释了牡医“立德立行,唯实唯新”的校训,也是新时代青年学生以实际行动坚定信心永远跟党走的具体体现。团队将推普工作、医疗服务、反诈宣传、招生宣传与红色教育有机融合,为当地文化振兴、健康振兴注入新动能,更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厚植了使命担当。“知行”志愿者服务队将持续秉持志愿初心,发挥专业优势,深化校地协同,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以务实行动助力民族地区发展,为推进文化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谱写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新篇章贡献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