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钟公庙:“双拥”盛会映初心,军民携手筑新梦
发布时间:2025-08-01 14:48: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7月31日晚,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文化公园内华灯初上、热闹欢腾,“鄞领双拥情・钟聚军民心”钟公庙街道征兵宣传暨八一双拥晚会在此精彩启幕。这场融合艺术表演与互动仪式的盛会,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徐徐展开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篇章,更如同一束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新时代国防教育的前行道路,其中钟公少年先锋营青少年的出色表现,成为“小国防教育”的鲜活范例。
老物件:岁月留痕,精神永传
活动现场,一件件布满岁月痕迹的老物件静静陈列,它们宛如忠诚的历史守望者,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保家卫国的壮丽史诗。生锈的水壶,曾陪伴战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补充水分;老式煤油灯,在无数个黑暗的夜晚,为战士们照亮前行的道路……每一道划痕、每一处磨损,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每一件物品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军旅故事。
鄞州区人民武装部上校政委穆伟军郑重地为老物件捐赠者颁发证书。67岁的参战老兵陈卫忠身着笔挺的戎装,胸前的勋章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这些勋章,是他18岁投身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用无畏的勇气和滚烫的热血换来的无上荣耀。“12个侦察兵,回来的只有4个。”陈卫忠的声音略带沙哑,却充满了穿透时空的力量。当年,作为侦察兵的他,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毫不畏惧生死,最终荣立三等功。听闻街道举办军旅老物件展,他毫不犹豫地捐出了5件“压箱底的宝贝”:印着大红花的纪念毛巾,上面还残留着那个特殊时代的热烈气息;磨出毛边的纪念背心,见证了无数次艰苦的训练;带着岁月包浆的纪念水杯,仿佛还留存着当年战士们的豪情壮志……谈及这些物件,他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这都是用命换来的念想,该让年轻人知道过去的苦,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1999年入伍的江宁社区社工钱志永,也捐出了一盏擦得锃亮的煤油灯。“3年军旅是一辈子的骄傲。”他回忆起2000年从北京调至福建基地时,炊事班班长将这盏灯交到他手上,“天蒙蒙亮就起来备餐,灯光映着战友们的脸庞,暖得很。”如今,这盏灯成了他传递军旅精神的信物,“希望年轻人能从光影里,读懂军人的坚守与担当。”
少年营:破茧成蝶,朝气蓬勃
“稍息!立正!”随着教官一声令下,15名身着迷彩服的钟公少年先锋营学员,以标准军姿、整齐队列和铿锵口号,完成了一系列基础军事动作。他们平均年龄仅12岁,但眼神中透露出超越年龄的坚毅,动作利落挺拔,宛如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完美诠释了“少年强则国强”的蓬勃朝气。
这场亮相更像是一场特殊的“毕业汇报”。今年暑假,钟公庙街道武装部联合金色水岸、堇云社区民兵,为“小候鸟”们精心开展了7天军事化训练。站军姿、整内务、练队列……这些看似枯燥的项目,却如同一把把神奇的钥匙,悄然打开了孩子们蜕变成长的大门。“第一天他耷拉着脑袋,帽檐压得快遮住眼睛,现在腰杆挺得笔直!”谢易波妈妈看着舞台上的儿子,声音里满是激动与欣慰。
“我们联合武警宁波支队、学校和社区,打造‘军地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孩子们在训练中磨炼意志,在互动中理解军人奉献,真正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钟公庙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介绍,钟公少年先锋营的成立,是街道深化青少年国防教育的创新举措。通过定期开展军事训练、红色研学、军民共建活动,将国防教育融入青少年日常,让爱国强军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互动市集:情暖军心,爱满人间
舞台之外,13个“军民鱼水情”互动市集同样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温暖与关怀。清凉美食区的“庙庙”雪糕前排起长队,孩子们手中拿着雪糕,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包”你满意摊位上,金色“包子奶奶”刚出笼的热包子香气四溢,引得居民们争相购买,大家一边品尝着美味的包子,一边交流着生活的点滴。
在市集的一角,一家特色小吃店的老板热情地招呼着顾客:“退役军人凭相关证件来消费,都有特别优惠!”原来,钟公庙街道积极发动商家参与双拥工作,许多商家纷纷响应,为军人军属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三优”服务。在“崇军联盟商家表彰授牌仪式”上,“崇军联盟”优秀商家和新加入“崇军联盟”的商家纷纷走上舞台,他们手捧着荣誉证书,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些商家用实打实的服务,演绎着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让军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尊崇与关爱。
当男女对唱《不忘初心》的旋律在公园上空响起,舞台演唱者与市集群众的歌声隔空交汇,形成最动人的和声。在这里,老物件的锈迹与少年的迷彩交相辉映,军魂与民心同频共振,历史记忆与青春力量碰撞出璀璨火花,为“大美钟公”的建设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军魂”力量。(凌沪琼、周妍彤、钟公庙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