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个体 精准施策 着力提升“一人一事”思想工作质效
发布时间:2025-08-06 11:13:5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2025年以来,哈密工务段围绕制约安全生产的难点堵点卡点问题,运用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从画像、施策、赋能三个维度发力,精准有效化解了职工思想疙瘩,凝聚了保安全、保畅通的强大合力。
1.精准画像,把准思想脉搏“晴雨表”。“一人一事”的前提是精准识人。我们建立了多层次、立体化的职工思想动态感知体系,变“大水漫灌”为“精准识别”。一是开展“面对面”民主对话会。段专管兰新铁路大动脉,面对点多线长、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干部与职工联系机制,以月座谈、季对话的形式,由主要领导带队,组织专业科室围绕安全生产、绩效考勤等12个方面内容,与一线职工对话12场次,覆盖了17个车间1000余名干部职工,征集意见建议92条,并纳入重点工作督办。二是利用“线上”平台拓展诉求通道。破除“职工不敢不愿不便反映问题”的思想,打通线上渠道,运用微信“职工诉求意见”征集专栏、班组微信群发放匿名电子问卷、制作“职工心事直通车”二维码等方式,多维度收集职工对干部作风、绩效考核、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通过“一键扫码”解决了因作业区域分散、作业地区偏远等因素不便反映问题的困惑。目前共收集职工诉求建议120余条。三是“多角度”排摸思想动态。面对集中修天窗集中、施工任务重、人员集中、无法正常休息等现状,充分发挥党支部委员、班长、党员骨干作用,利用休间时间在轨道边、枕木头与职工谈谈心、说说话,在食堂就餐、上下班路上与职工唠家常、聊工作,在日常交流中“察言观色”,从细微之处了解职工思想波动。针对职工家庭变故、岗位调整、情绪波动等情况,支部书记第一时间走访谈心,累计访谈320人次,确保职工思想稳定。
2.精准施策,开好一人一方“对症药”。思想问题千人千面,必须摒弃“一刀切”,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是灌溉“营养剂”,助力青工快速成长。以青工培养为核心,以大学生为骨干力量,打造“铁翼先锋”示范工班,配备“思想+业务”双导师,业务导师由技师或高级技师担任,负责业务技能传授;思想导师由优秀共产党员或先进典型担任,定期开展“成长恳谈会”;建立“一人一档”成长档案,量身定制成长路径,通过参与精改精调、哈密东站扩能改造等重点项目,培养青年技术骨干46名。二是注入“安心调节剂”,筑牢职工思想防线。结合防洪防汛、防暑防胀、集中修等周期性重点任务,梳理出考勤绩效、福利待遇、技术攻关等涉及安全生产的热点话题,将问题分类分批到各科室,发挥宣讲小分队和“三张亲情卡”的作用,由段、车间、班组三级联动,开展政策宣讲11场次,用职工听得懂的大白话与职工面对面答疑、一对一解惑,累计解决职工家庭家属陪诊、患病输血、木枕改良等34件问题,增强了职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三是输送“强心剂”,织密关爱保障网。对于慢性病、重病等重点人群,通过实施“健康呵护”工程,打造段健康管理中心及车间健康屋,配备血糖、血脂、血压等综合项目的健康体检设备,建立了“健康检测开放月”,组织患慢病职工和夜班轮休人员进行健康监测与咨询。同时,实施助医助困暖心服务,年内为8名在职退休职工办理助医、助困慰问金9.15万元,切实解决了职工患病后的后顾之忧。
3.精准赋能,拓展凝心聚力“新载体”。坚持“抓安全生产从思想认识抓起,提高思想认识从安全生产切入”,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生产紧密联系起来,融入日常、浸润人心。一是打造“指尖上的思政”。聚焦“学战保增”等重点工作,将镜头对准安全生产主战场,以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为重点,深挖职工坚守岗位保安全的典型案例,推出“榜样力量”“哈工故事汇”“六访谈”等专栏,讲好哈工故事、解读政策福利、回应职工关切,以内聚合力、外塑形象为目标,充分展现干部职工拼搏奉献新风貌。二是坚持“文化润心”。文化是确保安全生产强有力的内在动力,围绕“四条红线”,建立“1+17”文化体系,以段“安全发展、廉洁警示、红色教育、家和文化”四大园区为带动,将文化根系向下延伸,总结提炼了17个车间的“一字”文化,以安全、廉政、党建等为主题,打造具有车间鲜明特色的“墙、廊、角”文化产品;建立车间、班组“大事记”,通过记录职工点滴事迹,凝聚职工思想合力,形成“一车间一文化”的格局,让思想政治活起来,实现思想政治+文化赋能段高质量发展。三是创新“沉浸式”教育。大力弘扬“扎根边疆、奋勇争先”的新时代乌铁精神,打造段安全警示馆、车间安全警示室等,分层开展“沉浸式”安全教育,将安全规章与思想教育结合,通过“违章案例剖析+责任谈心”,让职工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实现违章率逐月下降,思想教育与安全生产实现“双促进”。
下一步,哈密工务段党委将继续深化“精准化”理念,不断完善思想动态监测、问题解决、长效保障机制,以更细更实的“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筑牢安全生产的思想根基,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聚合力、添动力、激活力。(田小燕、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