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教育数字化: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中华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

发布时间:2025-08-11 10:22: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引言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且绵延数千年而未中断的文明,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文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文化纽带,也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根本性、引领性和支撑性的价值。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将文化传承融入学科教学。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能力、素质与素养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华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承历史的需要,更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选择。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智能化,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推动课程、教材、教学数字化变革,完善知识图谱,构建能力图谱,深化教育大模型应用,推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推动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中华文化融入外语教学一直是大学外语教学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外语教学已成为外语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大学外语课程文化教学面临的挑战

当前,大学外语课程的文化教学仍面临以下现实挑战:第一,大学外语教学长期以西方文化为主导,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失衡现象;第二,文化教学在外语课程中的融入缺乏灵活性和系统性,深度与广度不足;第三,传统教学手段难以高效整合中华优秀文化资源。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中华文化融入外语教学的创新路径

面对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大学外语教师必须顺应时代趋势,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中华文化融入外语教学的创新路径。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以人工智能赋能为切入口,建构外语学科文化教学与技术赋能相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为破解传统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与语言技能割裂的问题提供参考方案,也为探索“新文科”技术融合路径提供可复制范式。

首先,大学外语教师可借助大语言模型,对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地理环境、社会习俗、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开展跨文化比较分析。文化对比是文化教学的重要方法,大语言模型能够整合文化知识,系统呈现不同语境下的文化概念映射,帮助学生建立文化差异认知框架,提升文化敏感性,为后续多层次文化教学奠定基础。

其次,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大学外语教师可重构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一方面,将中华文化素养目标纳入外语课程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大语言模型分析教材中显性与隐性的中华文化元素,动态设计分层教学内容,平衡语言知识学习与文化输入,助力学生构建系统的中华文化认知体系。例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所体现的中华文化,针对学生对隐性文化因素的感受和理解不足问题,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生动挖掘文本中的隐性文化因素,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

再者,教师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将中华文化元素融入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通过拆解文化内容至不同语言模块(如词汇、翻译、写作、演讲等),结合案例教学法,展示人工智能在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的应用,如虚实融合场景创设、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辅助、人机协同教学等,实现文化教学的精准化与个性化。

最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可构建涵盖语言能力、文化认知、情感态度与技术应用四维度的学习评价体系。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习过程,如文化术语翻译、讲好中国故事等;总结性评价侧重于学习结果,如制作中华文化传播短视频、撰写文化对比报告等。同时,可依托智能平台(如ITEST平台、批改网等)实现动态评估,全面检验学习成效。

这一“语言+文化+技术”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中华文化融入大学外语课程教学,能弥合外语教学中语言技能与文化传承的割裂状态,有助于推动外语教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服务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同时,教师还能够实时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及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文化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新教学模式对大学外语教师的新挑战与要求

新的教学模式也对大学外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大学外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人工智能素养,在不同维度(如知识、使用、设计、评价、伦理等)发展自身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要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能力范畴与发展趋势,理解其在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中的潜能与局限;要掌握提示词指令方法以及文献管理、数据分析等多种工具,并将其应用于文化教学之中。其次,教师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文化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技术生成内容中的价值导向,识别人工智能技术解读中华文化时可能产生的文化偏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性,使学生保持文化自信,形成独立的文化判断。最后,在技术辅助文化教学的情境中,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坚定对中华文化价值认同,在教学中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陈倩、湖北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