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芯火相传育匠才:南信院携手仁宝启新程

发布时间:2025-08-11 10:22: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7月30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子智核,产业同行”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在指导教师何山、周志近带领下走进仁宝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开展电子信息产业调研活动。昆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杜主任受邀出席并指导,对校企协同育人与人才培养提出了宝贵建议。本次活动以“专业报国、实践育人”为核心,推动高校知识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将课堂延伸至车间、知识融入产品、责任注入技术,构建“专业—产业—社会”协同发展模式。

(图注:实践团成员合照)

团队由嵌入式技术应用、集成电路等专业学生组成,通过聆听行业报告、学习岗位技能、参观实验室及展厅,既深化了产业认知,更领悟到科技报国使命,为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注入新动能。

2025年,电子信息学院结合产业前沿趋势组建该团队,聚焦通过产教融合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打造“专业实践育人课堂”。指导教师表示,让学生走进企业,就是让青年工程师提前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在真实场景中校准能力与个人坐标,感悟科技服务社会的价值。

(图注:企业工程师与电子信息学院指导教师和实践团成员交流探讨)

为确保活动专业性与思想性,团队筹备阶段做了系统规划。7月中旬数据研判显示,202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有望突破20万亿元,但高级技术人才结构性短缺制约高质量发展。团队希望借此探索电子信息技术社会应用路径,引导学子明晰科技强国建设中的责任。

活动当日,团队先聆听企业负责人关于行业现状及趋势的专题报告,随后深入学习电脑测试岗位(DQA)职责与技能。DQA工程师负责电子产品可靠性测试、风险评估及质量控制,涵盖跌落、环境适应性等测试。实地参观测试实验室是活动亮点。实验室配备振动测试机、温度循环箱等设备,成员观摩笔记本电脑跌落测试,冲击后设备仍正常运行,展现卓越品质与性能。负责人通过展示笔记本电脑经高温高湿测试确保品质稳定的过程,体现了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正是“三下乡”所倡导的。团队计划据此设计社区科技培训课程,通过产教融合将实践技能与社会服务结合,借助思政教育让工匠精神与家国情怀交融,诠释“专业实践育人课堂”内涵。

(图注:实践团成员参观展厅)

活动尾声,团队参观企业电子展厅,系统回顾电子产品从19世纪电报到现代智能装置的发展历程。早期PDA、笔记本电脑及智能穿戴设备等展品,清晰勾勒技术进步脉络。学生们围绕柔性电子技术在社会服务中的潜力展开讨论,提出开发低成本可穿戴设备服务城市社区健康管理的设想。学生陈茁表示:“技术发展史让我认识到,‘三下乡’是科技惠及社会的起点。”

(图注:学院指导老师与企业负责人交流探讨)

指导教师何山总结:“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是服务社会。同学们要以青春之力让技术造福更多人,践行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此环节通过产教融合让学生从技术演变中汲取灵感,借助思政教育强化社会服务使命感,达成“专业实践育人课堂”目标。

此次走访既是专业实践,更是思想升华。仁宝电子与学院初步达成共识,计划设立实习基地,提供DQA等岗位实训机会,推动产教融合纵深发展。团队成员表示将把实践所学融入学习与实践,设计更多贴合社会需求的项目。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三下乡”实践,拓展产教融合与思政教育结合路径,打造更多“专业实践育人课堂”,为培养新时代应用型科技人才贡献力量。

(陈茁、王沪宁、郭晓毓、俞静秋、孙毓蔓、指导老师:何山、周志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