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界融合燃星火,深耕乡土种春光
发布时间:2025-08-11 10:22: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记新宁县水头学校陈婵老师的教育坚守与创新之路
破茧:微光里的倔强生长
2009年的深秋,一辆颠簸的客车将陈婵送至新宁县靖位中心学校——地图边缘的一处“教育洼地”。斑驳的墙皮簌簌掉落,唯一的“多媒体”是一台光影模糊的老式投影仪。面对一群对电脑开关都感到陌生的孩子,陈婵没有叹息,她俯下身,带领学生从废品堆里寻找“宝藏”。一个个生锈的机箱、淘汰的主板,在无数个黄昏后的教室里,奇迹般拼凑成可以启动的“简易计算机”。
“陈老师教我们用画图软件‘建造’分子王国,那些跳舞的原子比黑板上的粉笔字鲜活百倍!”曾在此共事的李老师回忆道。陈婵的周末属于崎岖山路。为下载稀缺的教学资源,她徒步两小时往返镇上,一只小小的U盘满载而归,成了知识火种的“诺亚方舟”,在全校唯一能用的电脑上循环播放。星光不负赶路人,2012年全县教学质量抽测,这所曾被遗忘的学校,信息技术合格率从绝望的15%跃升至78%,犹如贫瘠土地上绽放的第一朵花——那正是陈婵用无数个日夜浇灌的希望。
融合:学科边界的交响诗人
转战水庙中学,十年光阴流转。陈婵心中萌生一个大胆的构想:为何知识的高墙必须泾渭分明?她开始编织一门“融合”的艺术:数学课上,化学平衡方程式神奇地幻化为动态的函数图像;实验室里,数学建模精准预测着化学反应的速率轨迹。信息技术更成为她手中的“点金棒”——抽象的分子运动在3D建模软件里翩然起舞,枯燥的逻辑训练化身为编程游戏的“智慧闯关”。
2021年县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讲台上,陈婵的课堂如清泉流淌。当评委宣布她荣获县二等奖时,评语点透精髓:“她以匠心消融了学科的铜墙铁壁,让知识在交汇处蓬勃新生。”台下学生小张眼中光芒闪烁:“从前,数学和化学是两座沉重的大山;如今才懂,它们血脉相连。”同年,她的创新实践再结硕果,其精心设计的教学课件在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课件大赛中脱颖而出,斩获市级二等奖,智慧的火花照亮更广的课堂。
点亮:双翼翱翔于乡土苍穹
“真正的科学精神,是俯身亲吻足下的土地。”陈婵常对学生如是说。2018年,她指导的课题在县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一举夺魁。孩子们收集废旧塑料瓶,制作出精巧的雨水收集器;建立数学模型,严谨分析植被恢复路径。这份根植乡土的赤子之作,不仅闪耀于赛台,更被权威的《十几岁》杂志慧眼选中刊载——这正是2025年5月那份珍贵荣誉的动人前奏。
文化的薪火,同样在她手中炽热传递。2023年“岳麓书会·走读家乡”活动中,她带领学生踏遍崀山奇峰,将地质笔记谱写成科普短剧。当身着自制瑶族服饰的孩子们,在镇文化馆深情朗诵《崀山赋》时,台下许多家长悄然拭泪。同年,陈婵自身的艺术修养亦绽放华彩,在金石镇“爱莲杯”书法美术摄影比赛中,她的美术与摄影作品双双荣获镇二等奖;更在县级“爱莲杯”中摘得书法、摄影双料三等奖——师者多能,方能更广地点亮童心。
深耕:以心为壤,以爱育苗
在陈婵老师的教室里,总弥漫着一种独特的“味道”。那是“积分银行”里积累的期待——孩子们用专注与思考兑换“研学币”,通往科技馆的奥秘或田野农耕的芬芳;那是“问题漂流本”上无声的对话,让羞怯的心事在匿名书写中找到回响与共鸣。
2024届毕业生小王永难忘怀:中考重压下几近崩溃的夜晚,陈老师默默陪他在操场一圈圈奔跑。汗水和星光交织中,她的话语如灯:“跑道环抱终点,而人生向上螺旋。”那一年,她带领的八年级(3)班不仅摘得金石镇班级综合评价一等奖,更让家长们由衷感叹“不是妈妈,胜似妈妈”。她以持续的爱与智慧,两次荣获校级“优秀班主任”,并于2023年12月被授予镇“师德师风标兵”称号。她深知安全是成长的基石,同年12月,她以细致入微的守护,被评为镇“校园安全管理先进工作者”。
领航:追光于数字时代的潮头
2022年,陈婵迎来新的挑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她交出的答卷令人瞩目:一份融入“AI分层练习设计”的智能课件,精准呼应不同学子的需求,最终获评省级“优秀”。她大胆拥抱前沿技术,让ChatGPT成为备课助手,为每个孩子生成专属习题;在2025年隆回县科技体育示范课上,她带领农村学子操控无人机编程,虚拟完成“崀山地质勘探”,执教的创新课程荣获示范课二等奖。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她始终立于潮头,2024年7月,其教案在新宁县教育局抽查评比中再获“优秀”。
从2009年靖位中心学校斑驳墙壁前的坚守,到2025年带领学生触摸无人机编程与科技发表的光荣;从用废旧零件点燃信息技术的星火,到以AI定制化学习照亮每个独特的心灵;从“县级优秀指导老师”到“优秀共产党员”的铿锵回响……十七载春秋,陈婵的脚步踏遍乡村教育的沟壑山峦。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她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自己力量。(新宁县金石镇水头学校:夏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