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农村党员监督“育控惩治”四道防线

发布时间:2025-08-12 15:31: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近年来,对农村党员违纪违法问题的通报和查处力度不断加强,这既是基层治理成效的体现,也凸显了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监督体系的紧迫性。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亟需筑牢“教育、监督、惩戒、治理”四道坚固防线,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纪律动能。

深耕教育,筑牢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部分农村党员行为失范,根源在于纪法意识淡薄。一方面,要结合农村实际,创新开展情景模拟、案例解读等更接地气的纪法宣教活动,推动党纪法规真正入脑入心。另一方面,要强化警示教育的震慑作用,精选本地区农村党员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组织集中学习讨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广大农村党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织密监督,构建常态网络。“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日常监督是防微杜渐的关键环节。必须延伸监督触角,织密监督网络,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通过近距离、常态化的监督扭转自由散漫之风,精准识别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同时,要畅通渠道,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快速响应、认真核查、及时反馈,从而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格局。

严抓惩治,强化震慑效应。纪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带电的高压线方能形成有力威慑。对违纪违法的行为,要坚持“零容忍”,严肃执纪问责。要坚持“一案三查”,既查当事人违纪行为,又查所在党组织管理责任,更查背后形式主义问题,以穿透式问责形成强力震慑,倒逼基层党组织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责任,警示其他党员引以为戒。

聚焦治理,健全长效机制。标本兼治方能固本培元,而制度是长远的保障。要着眼源头治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农村党组织完善党员日常管理制度,探索流动党员“云端”监管模式,健全党员考核评价等机制。唯有将纪律约束转化为清晰明确、可操作的制度规范,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在基层真正落地生根、常态长效。

遏制农村党员违纪违法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通过筑牢四道防线,推动千万农村党员都能自觉挺纪在前,必将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大的纪律保障,让广袤乡村既留住绿水青山,又守住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文山市纪委监委:秦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