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手记:一份离婚判决书背后的检察温情

发布时间:2025-08-14 14:54:5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2025年5月,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办公室的安静。这则电话来自蕲春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依据2024年与我院联合会签的《关于建立共同推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创新协作机制》,向我所在的部门反映线索。

病痛与遗弃的双重打击

今年刚满40岁的张某于2013年登记结婚,2018年在外务工时被确诊患有糖尿病。从此,她不得不回家休养治疗,与病魔展开了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抗争。

然而,命运并未因此而眷顾她。在她最需要关怀与照顾的时候,丈夫却选择了逃避责任,未履行任何扶养义务,将患病且无经济来源的她独自丢下,送回娘家后再未过问。张某只能独自租住在狭小昏暗、弥漫着潮湿气息的简陋屋子里。因无人照料,父亲早年过世,家中兄弟经济拮据无法帮衬,仅有母亲偶尔能够提供经济、生活帮助。

随着张某的病情逐渐加重至尿毒症,高血压、重度贫血等多种并发症也接踵而来。因丈夫在外务工有经济收入,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成为她无法申请政策性帮扶的原因。张某年迈的母亲也无法提供更多的帮助,万般无奈之下,在征求张某的同意后代女儿来到司法机关寻求法律帮助。

挂断法律援助中心的电话后,我的内心也被阴霾笼罩。难以想象张某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病痛,更要忍受被遗弃的精神伤害,她的生活陷入了怎样的黑暗与绝境。其母亲代为提交的病历、租房合同等证据,初步证实了张某丈夫遗弃的事实,每一个证据都像是在无声诉说着她的悲惨遭遇。

严谨取证与暖心援助并行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我院审查后认为本案符合民事支持起诉条件。考虑到张某身患重病且无经济能力聘请律师,县法律援助中心为她指派了一位专业且富有责任心的女律师。因张某长期需要在家自行腹膜透析无法出门,我们协同司法局工作人员及法律援助律师等女性人员到张某家中走访。经过现场介绍检察机关支持起诉职能,张某申请检察机关支持其提起离婚诉讼并提交了申请材料。

一方面,因张某调取证据困难,我们与律师联合制定了详细的诉讼方案,法律援助律师多次前往医院调取张某的全病程记录,从诊断报告到每一次的透析记录,从医生的诊断意见到出院小结、费用清单,都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和分析,形成了完整、严密的证据链,为后续诉讼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在耐心为张某讲解诉讼流程和注意事项的同时,我们更注重给予张某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每次与张某沟通,我们都会用温和的语气安慰她,告诉她不要害怕,鼓励她重拾生活的信心。希望她能感受到,在这场艰难的维权路上,她并非独自面对困境,检察机关就是她坚强的后盾。

以法为剑捍卫公平正义

6月19日,在援助律师提交民事起诉状的同时,我们也同步向法院提出了民事支持起诉意见书。县法院受理案件后出现了新的问题,因张某丈夫常年在外务工且自2018年遗弃张某至今未联系,原来的联系电话早已变更,导致法院无法联系被告并进行送达。在了解情况后,我和同事立即驱车赶往张某丈夫的户籍所在地村委会了解情况。村书记带我们来到了张某丈夫的家,发现他的家中只有一个年迈的老父亲和患有精神障碍的哥哥,均无法向我们提供张某丈夫的具体联系方式。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多方求助。功夫不负有心人,多方努力下,我们最终获取了张某丈夫的联系方式并及时提供给法院。

庭审过程中,我们当庭出示了张某丈夫长期失联躲避、未履行夫妻扶养义务等关键证据,条理清晰地阐明丈夫的遗弃行为已导致婚姻关系名存实亡、彻底破裂。

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夫妻之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丈夫在张某患病期间的遗弃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更违背了基本的伦理道德。最终,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意见,依法判决解除张某与丈夫的婚姻关系并判决张某丈夫承担经济帮扶义务。

当我们和律师把判决书与生效证明送达到张某出租房的那一刻,张某的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解脱的泪水,也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泪水。

从判决到新生的司法接力

判决生效后,我们并未就此停下脚步,而是持续跟进案件的执行情况。经过判决履行期间,张某的丈夫仍未主动履行判决内容,我们与律师一同协助张某申请强制执行并组织相关材料。对于张某后续的生活问题,我们积极协助张某对接居住地村委会,准备贫困证明资料并向村委会提交低保申请;并咨询医疗保障等相关职能部门,为张某后续的就医争取医疗救助政策支持。我们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能让张某在经济上获得帮扶,减轻她的生活负担。

8月13日,张某的母亲带着一面锦旗走进检察院大厅。她眼中满是感激,哽咽道:“谢谢你们对我女儿的帮助,她的人生虽坎坷,但好在社会和政府都没有放弃她,是你们给了她面对困境的勇气。”这面锦旗,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我们继续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鞭策和激励。

此案办理过程中,我们立足法律监督职能,不仅通过严谨的证据固定、专业的法律程序引导,为弱势女性提供了可操作的维权路径,更在每一个环节都注重给予当事人人文关怀。从耐心倾听张某的遭遇,到庭审前后的心理安抚,以及判决后的持续跟进,我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检察温度,检察工作的意义在此刻充分彰显。

实践证明,支持起诉制度在保障特殊群体诉权、维护实质公平方面具有重要司法实践价值。未来,我们将持续秉持司法为民的理念,以创建“艾护·她权益”品牌为契机,让法律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为更多像张某这样身陷困境的妇女撑起一片法治晴空。(蕲春县检察院: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