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低碳赋能镇巴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14 15:15: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地处大巴山腹地的陕西省镇巴县,正以生态低碳为笔,在秦巴山脉的群峰间勾勒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片镶嵌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的沃土,凭借“茶中有林、林中有茶”的生态格局,将16.7万亩茶园打造成绿色经济的核心引擎,2024年实现产值13.32亿元,书写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生态基底铸就产业根基,品牌价值彰显绿色实力。镇巴县坐拥独特的地理禀赋,境内气候温润,茶园多分布于高海拔山区,常年云雾缭绕的自然环境,为茶叶赋予了香高醇厚的独特品质。作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始终将“绿色、生态、低碳”理念贯穿于种茶、管茶、制茶、卖茶全过程,形成了全域产好茶的自然优势。

如今,镇巴茶产业已构建起多层次的市场主体体系,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 1 家、省级 5 家、市级 11 家,培育出 4 条省级茶旅融合推介线路和 1 个茶旅融合国家 3A 级景区。区域公用品牌 “镇巴毛尖” 更是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荣誉于一身,品牌价值达 8.17 亿元,位居陕茶品牌第四位,跻身全国百强。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镇巴茶产业同样展现出前瞻性。“镇巴县茶产业大脑”项目在2024年“数据要素X”大赛陕西分赛中斩获三等奖,入选陕西省首批“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助力镇巴(茶产业链)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第三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一系列成就的取得,印证了镇巴茶产业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成功跨越。

政策引领构建发展体系,科技支撑激活转型动能。镇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其作为生态经济示范县建设的核心抓手,通过科学布局与政策引导,构建起全方位的生态低碳茶发展体系。为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生态低碳转型,当地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茶产业发展科技战略合作协议”,编制《镇巴县茶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促成“共同构建镇巴县整建制生态低碳茶建设战略合作意向”,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镇巴县“十四五”茶产业高质量率先突破发展奖励扶持办法》的出台,重点支持基地建设、加工提档、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形成了政策激励的叠加效应。在此基础上,当地严格遵循《生态茶园建设指南》技术要求,推广“严禁使用农药、注重施用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的管理模式,已创建全省唯一“全国首批生态低碳茶认证企业”,累计建成市级生态茶园18个、生态低碳茶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15个,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示范样板。

科技创新是镇巴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通过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深度合作,当地成立了鲁成银专家工作站和全国生态低碳茶科技小院,定期举办生态低碳茶整建制推进研讨会、培训会,凝聚发展共识。国家科技特派团镇巴茶产业组、市级涉茶专家工作站等平台的协同发力,在新品种引进、新茶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成功研发“汉中蜜黄”“花果香红茶”等特色产品,提升了夏秋茶资源综合利用率。

标准化建设为产业发展筑牢质量防线。镇巴县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合作完成《镇巴毛尖茶》等十一项团体标准制定,构建起“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督”的现代化管理格局。目前,全县13家茶企基地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家取得有机认证,1家认定为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5家确定为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为生态低碳茶产品提供了全链条质量保障。

技术集成推动低碳转型,全链融合拓展发展空间。在生态低碳茶发展实践中,镇巴县聚焦种植管理、茶叶加工和产品包装三大环节,通过技术集成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方式系统性变革。在茶园种植环节,当地利用政策、资金、技术“三重”保障,推广有机肥替代、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等技术措施,既提升了土壤固碳能力,又增强了防灾减灾能力,实现了茶叶品质与效益的同步提升。茶叶加工环节的低碳化改造成效显著。镇巴县通过产学研合作,指导茶企优化加工设备,提高热效率、降低能耗,形成了清洁高效的生态低碳茶技术体系。2025年,“绿天芽牌”汉中仙毫在“中茶杯”第十五届国际鼎承茶王赛・春季赛中荣获“茶王奖”,彰显了加工环节提质升级的成果。在产品包装方面,绿色低碳环保材料的推广使用,有效避免了过度包装,进一步夯实了减排措施。

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为产业发展插上智慧翅膀。镇巴县建成以“一网、一中心、三大系统”为核心的智慧生态茶园追溯体系和绿色产品追溯体系,通过“茶产业大脑”项目构建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茶叶种植、加工、流通及配套服务高效融合,为生态低碳生产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撑。

全产业链思维的践行,让镇巴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依据《镇巴县茶叶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当地按照“强链、延链、补链”思路,实施茶产业链长制,强化基地建设和加工能力,延伸深加工链条,开发特色产品。同时,统筹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推广机械化生产,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展望未来擘画发展蓝图,绿色引擎驱动乡村振兴。展望未来,镇巴县正以生态低碳茶整建制推进为契机,深入贯彻“三茶统筹”理念,在中茶所、西农大等科研院校支持下,借鉴先进地区经验,集聚要素资源,持续推动茶叶生产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转变。按照规划,2025年全县茶园面积将达到17万亩,产量6800吨,产值突破14亿元,联农带农成效将进一步凸显。

从“中国名茶之乡”到“全国茶业百强县域”,镇巴茶产业的每一步跨越都印证着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力量。在生态低碳的赋能下,这片秦巴深处的茶园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推动镇巴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的有机统一,让“秦巴产好茶・好茶在镇巴”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让镇巴茶叶香飘全国、走向世界。(镇巴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