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军之城、温暖守护 苏州市双拥办开展共建部队亲子夏令营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4 15:52:0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盛夏时节,苏州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他们来自遥远的海疆边关,是海军苏州舰、昆山舰等以苏州城市命名的共建舰(船)以及边防部队的官兵家庭。八一建军节刚过,23组军人家庭、76名官兵家属和子女,应苏州市双拥办之邀,踏上了一场为期5天、充满温情的“崇军之城、温暖守护”亲子夏令营之旅。

行走江南,触摸千年文脉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苏州,为远道而来的军人家庭铺开了江南画卷。虎丘塔下,孩子们仰望着这座见证千年沧桑的古迹,听讲解员讲述吴地故事。拙政园的亭台水榭间,军属们感受着“移步换景”的巧妙构思;孩子们则被精美的花窗吸引,专注地临摹花鸟纹样。苏州博物馆内,人流如织,官兵家属们耐心地跟随讲解,欣赏馆藏珍品与贝聿铭大师设计的建筑光影之美,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水乡周庄的双桥、锦溪的古窑,记录下军人家庭的足迹与欢笑。金鸡湖畔,“苏州之眼”摩天轮缓缓升起,现代都市的繁华图景尽收眼底。夜游古运河时,两岸流光溢彩,评弹软语随波荡漾,吴地风情徐徐展开。

在御窑金砖博物馆,军娃们在老师指导下亲手制作金砖。他们用力地反复摔打泥坯,小心翼翼将泥坯压进模板里,在老师协助下完成打磨、压边等工序,制作属于自己的金砖纪念品,并印上相城金砖专有印章。

沙家浜的芦苇荡,是此行中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军人家庭共同观看了情景剧《智斗》,孩子们认真聆听当年的抗战故事,革命薪火在体验中代代相传。亲子手工课堂上,素白的折扇成了画布,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勾画、书写,将这份独特的江南记忆带回家乡。

心声交汇,传递理解与力量

这场夏令营,不仅是游览,更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海军郑和舰的一位现役军人看着妻子和孩子开心的样子,感慨道:“苏州双拥工作的用心,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从行程安排到细节服务,都体现了这座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温度与情怀。让我们在部队工作更安心,也更自豪。”

一位来自海军苏州舰的军嫂,在拙政园里和其他军属互相帮忙拍照留念。她说:“爱人任务在身,平时很难带孩子远游。这次活动圆了孩子的心愿,也让我认识了这么多‘战友家属’。大家聊聊天,分享生活,感觉有了依靠,作为军属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我会支持他在部队好好干,家里的事,我能扛住。”

最纯真的心声来自孩子们。一位海军阳澄湖船的军娃兴奋地细数着这几天的见闻:“虎丘塔、园林、坐摩天轮、做金砖……我都喜欢!还认识了好多新朋友,我们约好了以后一起去部队看爸爸!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像爸爸一样保卫祖国!”

温情守护,连接国门与家门

五天的行程,紧凑而充实。苏州市双拥办和苏州军供站工作人员全程陪伴,细心安排,确保活动安全顺畅。

苏州市双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组织这样的亲子夏令营,是苏州深化双拥工作、服务军人家庭的一项具体举措,旨在缓解官兵后顾之忧,增进军人家庭对“第二故乡”苏州的归属感,同时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国拥军的种子。

近年来,苏州市持续擦亮“崇军之城”品牌,双拥工作成效显著:连续两年举办共建部队亲子夏令营活动;常态化组织赴艰苦边远地区部队开展“新兵守国,老兵守家”走访慰问;将支持部队建设、为部队办实事项目纳入年度预算予以保障;积极协调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入托等实际问题。这些务实暖心举措,是“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在苏州的生动实践。

夏令营落幕,但情谊长存。当军人家庭带着苏式折扇、亲手制作的金砖等纪念品踏上归程,一段关于江南的温暖记忆,一份来自苏州的深情守护,已悄然连接起远方的国门与温暖的家门。这温情守护的桥梁,正是苏州双拥之花常开常新的根基。

下一步,苏州市双拥办将进一步夯实双拥基础,发挥好双拥桥梁纽带作用,筑牢军政军民关系,组织更多、更优质的社会力量,加入拥军守护志愿行动中,让苏州双拥之花绽放得更加耀眼、更加靓丽。(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