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五载持炬深耕 竞赛育人映初心——记湖南科技学院教师周立平

发布时间:2025-08-14 16:07:5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二十五载讲台坚守,周立平的名字早已与湖南科技学院数学教育发展紧密相连。这位数学学科骨干教师深耕教学、精研竞赛,用智慧点亮无数学子的求知之路。他和他的团队指导的学生不仅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屡创佳绩,更一举夺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实现湖南科技学院在该赛事近12年来的历史性突破。

以赛淬能:锻造学科竞赛育人体系

从教二十五年来,周立平始终将教学、科研与竞赛指导视为有机整体。他秉承“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信条,创新建立“三位一体”选拔机制,通过综合评估学生的专业素养、参赛热忱与发展潜能组建团队。“竞赛需要攻坚克难的韧性,建模更需协作创新思维。”这是周老师常挂嘴边的话。

为突破学生能力瓶颈,他提出阶梯式模块化训练法,将复杂问题拆解为若干知识单元,通过渐进式训练层层推进。这套科学方法成效卓著:夏景涛同学首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国家级奖项,实出了学校在该领域零的突破;次年杨光同学以该赛事初赛湖南赛区非专业组B类第一名的好成绩,再夺该赛事决赛国家二等奖;更令人振奋的是,其建模团队一次性斩获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3项,刷新了我校长达十二年的最佳战绩。

“这些奖杯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见证。”他亲自指导的获建模国家二等奖的楚磊同学感慨道,“周老师如同精准的导航仪,总能带我们突破思维困局。无数个周末,全院师生都见过他在办公室伏案指导的身影。”

双线育才:多维赋能协同发展

面对教学与竞赛的双重任务,周立平形成了独特的工作节奏。每周三晚间是他的“黄金时段”:先进行两小时《高等代数》专题答疑,运用“条件分析—模型构建—求解验证”三步法拆解疑难;九点整又转入建模组会,组织团队汇报进展、交叉互评,在思维碰撞中提升实战能力。

他提出“数学教育三阶论”,强调“思维框架构建是根基,学习方法迁移是桥梁,知识应用创新是归宿”,始终倡导“数学乃理解世界之钥”的理念。针对建模团队打造的四维训练体系更显匠心:从精研经典算法文献夯实基础,到解决现实问题撰写实践报告;从解析优秀论文逻辑框架汲取经验,到培养批判思维优化模型创新——层层递进的培养模式使学生逐步掌握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能力。“周老师的点拨如同解题密钥”,有学生在笔记中写道,“再混沌的思维迷雾也能被瞬间廓清。”

矢志登峰:擘画竞赛育人新局

站在新起点,周立平目光如炬:“下一步要全力冲击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为实现这一目标,他正系统升级培养方案:在原有选拔机制中强化团队协作与抗压能力评估;优化阶梯式模块化训练法实施个性化培养;同时推动跨学科融合训练,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每当夜幕降临,教学楼那盏长明的灯光下,周立平伏案工作的剪影已成为校园最温暖的风景。二十五载春秋,这束光指引无数理学星子寻得轨道。而今光焰愈炽,正照亮更高远的育人征程。(湖南科技学院:周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