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行深耕沃阡陌 躬承使命向青山

发布时间:2025-08-18 09:02:0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近日,全国各地的2025届选调生正奔赴岗位。从报到首日鞋尖沾染上田埂泥土的那一刻起,便该明了:这份担当从不是纸上的誓言,而是田间的脚印、山道的汗滴——唯有将脚步沉进泥土深处,把真心贴紧民心脉动,才能在乡村振兴的长卷里,写下有温度的答案。

磨“过硬本领”之剑,铸就“立身之本”。“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基层的“真功夫”从来不是书本里的理论,而是在泥土里摔打出来的经验。刚到村里时,或许分不清麦苗与韭菜,听不懂老人的方言,这时更要甘当“小学生”,跟着“土专家”学嫁接果树的窍门,追着“田秀才”问灌溉沟渠的走向,把“纸上谈兵”变成“田间实操”。遇到村民因宅基地闹矛盾,就得学着“拉家常式”调解,既讲政策条文,也说邻里情分;碰上暴雨冲毁山路,就得带着工具冲在前头,和村民一起搬石头、填坑洼。就像老农说的“深耕才能出好苗”,在乡村振兴的地块里摸爬滚打,在项目建设的工地上顶风冒雨,本领的“犁铧”才会越磨越亮,才能在群众需要时“拿得出、用得上”。

扛“担当作为”之梁,贡献“涓滴之力”。“群众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选调生的担当,藏在为村民办的每一件小事里。村里的留守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交医保,更要逐户上门帮着操作;特色农产品销路不畅,就得琢磨着开直播、找渠道,把山货送进城;村口的路坑坑洼洼,就得跑部门、争项目,让泥土路变成水泥路。这些事看着小,却是群众眼里的“心头事”。就像老支书说的“党员干部的脊梁,要能扛起群众的期盼”,面对产业发展的“硬骨头”,要有“啃下来”的韧劲;遇上政策落实的“中梗阻”,须有“打通这梗阻”的闯劲。把每一份担当化作“及时雨”,滋润着山村的每一个角落,才能让群众的笑脸一年比一年多,日子一天比一天甜。

守“纪律底线”之规,擦亮“青春底色”。“穿百姓鞋,走百姓路”,选调生的脚下沾着泥土,心中更要装着规矩。手里握着项目审批的笔,就得想清楚“这笔钱该花在谁身上”;面对村民递来的土特产,就得记着“吃了嘴软,拿了手短”。村里的账要一笔一笔算清楚,办事的流程要一步一步走规范,就像老党员常说的“清水才能照见人影,清廉才能赢得人心”。要常对着党章党规“照镜子”,在无人监督时也能“管住手、管住嘴”,不是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边,而是融进帮村民修水管、通电路的汗水里,写进为村里谋发展、促增收的实干中。唯有守住纪律“红线”,擦亮清廉底色,青春的步履才能走得稳、走得远。(江苏省淮安市财政局选调生:周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