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以“一二三”工作法推动开发区新兴领域党建与“两高”工作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2025-08-18 09:02:0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管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管城回族区非公企业的大本营,是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近年来,随着入驻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新兴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主体已达万家,自管党员809名,呈现出企业服务需求多、行业类别广、人员流动性强、党员分布散、党组织建立难、企业互通不畅等特点。为破瓶颈、解难题,管城区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一个目标为统领,以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为契机,立足“精准攻坚筑基、体系创新强体、融合赋能增效”三个维度,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同频共振。

聚焦精准攻坚,凝聚组织势能。一是优化体系。坚持区级统筹,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强化党对新兴领域的全面领导,指导开发区实行“一把手牵头抓总、班子成员包联督导、部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打破传统组织设置模式,构建“1+5+N”全域组织体系,成立开发区非公企业综合党委统管全域,嵌入4个区域联合党委;平行新成立金岱科创城非公党支部,兜底“两新”组织各项工作,确保全域覆盖、闭环管理。二是梯度培育。以非公企业“应建尽建”、社会组织“覆盖提质”、重点企业“清零攻坚”为思路,开展拉网式、多维联动排查,全面建立“一企一档”动态台账,根据企业规模、党员数量和组建条件分类施策,实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创新“比看谈访”四步工作法:通过比对市场监管、工信、税务等部门及属地街道企业数据,摸清企业主体数量;实地察看精准掌握809名党员分布、企业经营状况等核心信息;谈话打消企业负责人顾虑,指导梳理党建工作思路;常态化回访沟通确保“两个覆盖”工作实效。今年4月以来新组建11个独立非公党支部,成立6个联合党支部,涵盖企业38家。

聚焦体系创新,激活党建动能深挖“两个作用”发挥,确保红色堡垒有温度、暖心聚气有广度、头雁领飞有强度、教育管理有精度:一是严把“源头关”与“培育链”,储优育强“两新”力量,按照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的方式,将更多的新兴领域人才纳入开发区党员发展库,梯次进行定人帮带、定岗锻炼、定期培训,向技术骨干、青年能手、管理精英倾斜,吸引聚集青年人才。近两年来培育企业骨干力量纳入积极分子100余人,发展正式党员72人。二是开发区派驻党建指导员,共成立107支“金牌店小二”服务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党员先锋队,广泛动员网格员、自管党员和志愿者投身网格治理,筑牢基层治理根基。三是持续开展“两比一当”活动,由各基层支部书记挂帅领题,推进3个“党建+创新”项目,今年来完成33项科研成果,授权2项发明专利;通过财政拨款、党费返还、企业支持保障经费,组织党务培训、Deepseek等前沿培训5次,高起点打造智慧产业园孵化器以及万盟电商园、豫邦电力等党建阵地,梳理“就业资源清单”或“创业资源清单”,打造新兴领域吸引青年聚集的强磁场,推动党组织覆盖从“有形”迈向“有效”。

聚焦融合赋能,提升治理效能。紧扣“两高四着力”要求,以“党建+数智”为关键切入点,精心打造城市智能体平台,成功入选市级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实现党建工作与数字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推动组织优势与数字优势深度叠加交融。在治理实践中,采用人防与技防结合、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前端服务上,成立首个开发区惠企政务大厅,梳理出13类236项高频服务事项,通过打好并联审批“组合拳”,显著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全方位赋能企业经营发展;线下层面,全面摸清市场主体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常态化开展座谈会、初心讲堂、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搭建共商共议平台,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穿梭街头巷尾、生产一线,持续开展巡查、及时上报问题,以“数字绣花针”巧妙串联起治理千条线,为高效能治理注入强劲动能;线上层面,搭建数字孪生平台,依托3个鹰眼摄像头、91路视联摄像头、1架工业级无人机、AI服务官以及“管小开”APP,与市、区城运中心一体化、无缝对接,构建起高效能治理感知、预警、处置“一张网”。通过多部门数据协同和智能算法,实时调度、分析、预警经济指标和市场主体异动,通过大模型、云计算,构建“一产业一条链”矩阵,辅助远程云上招商洽谈,成为经济智能决策中心,为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化的翅膀。(管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梁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