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巧用积分制,绘制乡风文明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8-18 14:27:0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人情负担沉重、陈规陋习难改……这些曾是困扰乡村治理的顽疾。近年来,福建泉州惠安县以“积分制”为创新抓手,将其融入移风易俗专项治理,通过“小积分”激发乡风文明“大能量”,绘就了一幅治理有效、风清气正的乡村新图景。
梅山村:积分撬动“厚养薄葬”新风尚
走进惠安螺城镇梅山村,积分制带来的改变清晰可见。“我们村2022年春天开始推行积分制,分为‘环境卫生、平安建设、移风易俗、道德建设、乡村振兴建设’五大类积分项目。”螺城镇梅山村党支部委员颜美兰介绍道。全村12个村民小组被划分为积分管理单元,由村民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每月上门初评,年终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排名前三名的家庭成员代表还能获得医保代缴奖励。
移风易俗是梅山村积分的重点。螺城镇梅山村老年人协会会长陈满聪展示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手册:“推行时,我们特意把‘厚养薄葬’作为关键加分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不办各加5分。年终不清零,大家积极性很高。”他指着兑换记录补充:“去年积分最高的一户攒了不少分,换了实用的生活物资。”
积分制无形中重塑了乡村的道德评价体系。过去传统的造墓立碑、烧纸钱等习俗,无形中被绿色殡葬悄然替代。“现在村里劝导丧事办三天、推行火化是常态,每场丧事后立即评议记分。”陈满聪感慨,“村民都明白了,老人在世时尽心尽力,才是真正的孝顺。”积分像一根杠杆,撬动了从环境到风气,再到乡村治理逻辑的变革。
尾透村:积分超市里的民生温度
螺阳镇尾透村的积分实践则透出浓浓的烟火气。每年端午节前后,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家家户户派出代表汇聚一堂,翘首期盼“好婆媳”“好妯娌”等评选结果。家常小事通过日常的积分评选放大,成了全村重视的“文明大事”。
不同于一年一度的道德典型评选,人居环境整治、爱国守法、移风易俗等项目则是每月评选一次。在村中心,挂着“尾透村积分超市”招牌的超市整洁明亮。
“一个季度兑换一次,我们把积分超市设在村委会便民服务中心,方便大家随时参与。”尾透村党支部书记许艺玲说。积分超市货架上,酱油、卫生纸、食用油等日用商品琳琅满目,每件旁边都清晰标注着所需积分。墙上张贴的《积分制评分明细表》,详细列出了4大类14项标准,奖罚分明。
林美英奖励洗衣液1瓶、刘煌平奖励洗洁精1瓶、张连成奖励酱油1瓶……在积分制奖品领取登记表上,村民的领取记录清晰可查。许艺玲介绍,从2019年初试到2024年成熟运行,尾透村的积分项目日益丰富,参与的村民也越来越多,积分超市成了传递文明、温暖民心的地标。
机制探源:积分制的迭代与生命力
积分制在惠安并非一蹴而就。“最初推积分,是从最直观的农村卫生保洁开始的。”惠安县乡村振兴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宇坤道出了发展轨迹。2021年,积分制开始向乡风文明领域深化拓展。在惠安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下,惠安县委文明办与县农业农村局、民政局等部门紧密协同,推动制定《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方案》,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移风易俗难点问题精准纳入积分管理体系。
殡葬改革曾是难啃的“硬骨头”,积分制的柔性介入,为改革找到了突破口。为确保落地生根,惠安县构建了“县指导、镇主导、村主责”的三级联动体系。除省级试点村外,县里还额外设立了重点培育村。
“试点村的推出起到了很大的宣传引导作用,营造了浓厚氛围。”惠安县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长期以来,各地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村广播、宣传栏等阵地,并积极组织策划专题报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移风易俗宣传和积分制推广作为重点内容,努力凝聚全社会对抵制陈规陋习的价值认同,为积分制推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方法相同,内容不同,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陈宇坤指出,县里只搭建积分制框架,具体条款由各村因地制宜制定。目前,惠安出台《惠安县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文件,配套专项资金,在全县130个行政村推广乡风文明积分制,将孝亲敬老、勤俭节约、学子奖励等新风尚细化为可量化的积分行动。(邱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