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铸魂,美育实践润心——红色美育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19 12:09:1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引领下,英德市连樟村的广袤田野上,希望的种子正被青春的汗水浇灌,一场名为“红色美育”的燎原之火,正以前所未有的炽热,点燃沉寂的土地,照亮乡村孩子澄澈的眼眸。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共筑未来”突击队,怀揣滚烫的初心时隔一年又来到这片土地。这一次,突击队聚焦当地儿童艺术教育缺失、人才回流动力不足等痛点,以红色美育为核心,通过红色文化唤醒乡土认同,为连樟村埋下人才“回流种子”。

一、美育课堂:多元课程点燃艺术火花

在连樟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碧臻乡”科技企业等助力下,突击队邀请连樟村村委书记陆飞红和碧臻乡经理陈华举办开班仪式,并借用社区活动中心开设红色美育课程。

突击队注重引导儿童从文化接受者变为主动创造者,同时坚决摒弃“模板化”美育,所有课程内容均深度结合连樟村深厚的客家文化积淀和光荣红色历史,如与孩子们共同绘制具有连樟特色的井盖图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扎染技艺于渔夫帽、学唱《十送红军》并了解其故事。以下是突击队精心打造的四大特色课堂:

舞蕴童心共富班:孩子们从挺拔站姿学起,在《送你一朵小红花》《南泥湾》等经典旋律中学习舞蹈,优美的舞姿播撒下爱的种子。

艺绘新貌共富班:孩子们学习民族非遗扎染技艺,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将其创意应用于渔夫帽上;更挥动画笔,将麻竹笋、清远鸡等家乡风物描绘在村口井盖上,让普通村道变身充满童趣的“艺术长廊”。

国风太极共富班:孩子们从抱拳礼学习传统礼仪,在一招一式中领悟“意动形随,心中有方向,才能站得稳”的太极哲理。

红韵童声共富班:悠扬的客家童谣《月光光》唤醒乡情;学唱由客家山歌改编的《十送红军》并了解其感人故事,感悟革命精神;《我和我的祖国》的深情旋律则激发了爱国情怀。

二、成果绽放:主题村晚奏响共富乐章

本次实践活动创作11条短视频和1条微电影于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全网共计播放量超5万,点赞转发次数共计2000余次,10篇推文近2000浏览量。同时,经过前期教学和精心筹备,突击队联合村委会共同举办的“红艺共富,共筑未来”主题村晚隆重举行。连樟村村委领导出席晚会,给予了高度支持。晚会不仅吸引了众多村民现场观看,更通过抖音和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直播,两个直播平台累计观看人数超过2000人,转发70多次,有效扩大了活动影响力。

晚会节目精彩纷呈,集中展示了美育课堂的成果:

童声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歌声真挚动人。

舞蹈《送你一朵小红花》舞步轻盈优美。

国风太极表演刚柔并济,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别具匠心的扎染绘画走秀与绘画作品展,将红色基因融入现代时尚。

突击队员与小朋友共同表演的《两弹一星》舞台剧情节感人。

突击队员们还献唱了《如愿》《我爱你中国》《相亲相爱》,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祝福。

晚会尾声,满怀感激的村委干部和家长代表登台致辞,向“共筑未来”突击队表达了由衷感谢,感谢其为孩子们带来的丰富课程和珍贵记忆,并热切期盼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

三、调研聚焦:青春担当续写振兴篇章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成功,源于村委的大力协助和扎实的调研。突击队师生通过走访与村民交流并梳理146份调研报告,精准把握了两个核心需求:1.美育资源匮乏:随着村小学停办,当地儿童接触艺术的机会变少,家长们对提升孩子美学素养的愿望强烈。2.人才引进与回流难题:产业升级对高素质人才需求迫切,但外引人才困难。村书记陆飞红深情寄语:期盼未来连樟孩子学成后能情系家乡、建设家乡。

基于此,团队明确了实践路径:以美育为桥,通过红色美育浸润童心,引导孩子们理解家乡的奋斗历史与红色基因,厚植乡土情怀,为未来人才回流奠定情感基础。

从课堂到舞台,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师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连樟村注入了青春活力。村民“明年再来”的期盼、孩子们画作中闪耀的“热爱家乡”的情感,都是对本次实践最好的肯定。“红艺薪传”的故事还在继续,因为共富路上,每一份坚守都值得铭记,每一次传承都充满力量。(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共筑未来突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