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学子暑期探寻非遗之美:沈绣与云锦的传承对话

发布时间:2025-08-19 12:19: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当传统技艺邂逅青春力量,当百年匠心碰撞千年传承,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的学子们在这个夏天,先后走进南通沈绣博物馆与南京云锦博物馆,开启了两场“穿越时光的非遗探寻”。作为“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系列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学子们通过实地调研、亲身体验与深度访谈,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与传承密码,为古老技艺的薪火相传注入青春思考。

沈绣:针线交织中的中西之美

7月19日,以“穿越锦绣时光,邂逅非遗之美”为主题的实践团队走进南通沈绣博物馆,瞬间被浓厚的历史氛围包围。在“沈绣百年”展区,一幅幅历经岁月洗礼的绣品静静陈列,从早期的传统纹样到融入西洋绘画技法的创新作品,清晰展现着沈绣在时代变迁中的演变轨迹。其中,1911年沈寿绣成的《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后在意大利都朗博览会展出荣获“世界至大荣誉最高级卓越奖”;1915年,其绣制的《耶稣像》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斩获一等大奖,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

在技艺体验区,同学们围坐绣架前亲身体验,才深刻体会到沈绣的精妙。绣制一个小小的花瓣,便需掌握多种针法,且每一针的力度和角度都有讲究,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现代企业打造高端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团队成员在实践日志中写道:“沈绣不只是精美的绣品,更是一代代匠人坚守与创新的见证。在快节奏的当下,这份需要耐心与专注的技艺更显珍贵。”

云锦:云霞璀璨里的千年传承

7月27日,实践团队踏入南京云锦博物馆,被“美如天上云霞”的丝织瑰宝所震撼。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南京云锦,是中国丝织工艺的杰出代表,馆内从古代帝王将相的华服到现代创新设计的工艺品,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其辉煌历史。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了解到云锦复杂的制作过程:从选丝、炼染到设计纹样、上机织造,每道工序都充满挑战。匠人们需在纸板上精确“挑”出经纬线交织点,织造时还要不断调整力度与角度,以确保图案的精准与立体。大家亲眼目睹了拽花工与织手默契配合,操作古老的大花楼木质提花织机的场景,深切感受到这门技艺的精湛与不易。

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在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下,云锦传承与保护取得一定成效,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关注学习,博物馆也通过展览、研学等活动扩大影响力。但传承人也指出,工艺复杂、学习周期长、经济效益较低等问题,仍制约着其广泛传承。

青春担当:让非遗在时代中绽放光彩

两场调研虽聚焦不同技艺,却共同指向非遗传承的核心命题——在坚守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沈绣的开放包容、中西融合与云锦的厚重积淀、匠心坚守,分别展现了非遗在时光长河中的不同生命力。沈绣以针为笔,在丝线的晕染中勾勒出文化交融的画卷;云锦以织为韵,在经纬的交错里编织出千年文明的华章。它们虽各有风华,却同样承载着民族的智慧与情怀。

实践团队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展沈绣与云锦文化的宣传推广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青春的热忱拥抱古老的技艺,当年轻的智慧赋能传统的传承,相信沈绣与云锦这两颗非遗明珠,必将在时光的打磨中愈发璀璨,让民族文化的根脉在当代土壤中深深扎根、生生不息,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续写属于东方锦绣的崭新传奇。

(作者:杨舒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实践调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