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而立,创新求变——大唐临清热电有限公司探索煤电转型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19 19:31:4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双碳”目标重塑能源格局的历史性时期,火电行业正经历从“基荷主力”向“调节电源”的关键转型。这条转型之路,机遇与挑战交织,既要坚守能源保供的主责主业,又要打破“热电捆绑”的行业难题。作为临清市主要工业热源,大唐临清热电有限公司肩负着220吨/小时的大流量工业供汽、680万平方米冬季供暖的重任,机组灵活性调节空间被严重压缩。如何精准响应电网对负荷调节的需求、化解电热供需矛盾、提升机组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成为摆在临清热电公司高质量发展面前的首要课题。面对这一挑战,该公司依托调频储能与电锅炉项目积极实施灵活性改造,成功探索出一条煤电转型升级的特色路径。

战略锚定:以技术破局叩开转型之门

越是任务艰巨,越能彰显担当;越是转型攻坚,越要勇闯新路。在大唐集团公司、大唐山东公司的坚强领导下,临清热电公司确立“以技术创新破解转型困局,以模式突破抢占发展先机”的方向,积极探索配置灵活性辅助服务设备,在转型深水区劈波斩浪、勇毅前行。

储能破冰,绽放转型“报春花”。山东省《关于开展储能示范应用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为转型之路带来曙光。公司迅速行动、抢抓机遇,建成9MW/4.5MWh调频储能项目,成为大唐山东公司系统内勇闯“无人区”的拓荒者。项目投运后凭借优异的异综合性能指标在山东电网崭露头角,成为山东调频市场的“明星机组”,不仅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坚定了绿色转型的信念与信心。

深调攻坚,突破热电解耦“硬骨头”。面对山东省能源局要求煤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达到40%的硬性指标,公司果断推进电极锅炉调峰供热灵活性改造项目,该项目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新型储能入库项目,标志着转型之路迈出更为坚实的一步。

电锅炉一期工程建成66MW调峰供热基站(60MW电极锅炉+6MW过热器),开创性地将蒸汽管道直接接入工业蒸汽母管,实现深度调峰、保障机组启动供汽、稳定居民采暖用汽三大功能有效融合。这一突破,既为破解“热电解耦”行业共性难题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又在煤电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蹚出一条兼具安全性、经济性与可持续性的转型路径。

攻坚破冰:以政策突破打通落地梗阻

电锅炉项目推进的每一步,都是与困难的正面交锋。从66MW调峰供热基站的规划设计,到蒸汽管道直连工业母管的技术突破,公司始终以“变难点为亮点”的韧性直面挑战。然而,电锅炉用电如何界定?电锅炉联合机组如何调度?机组深调功率如何核算?这类关于电锅炉运行的核心政策尚处于空白,成为制约其投运的最棘手问题。

公司深知政策破解是解锁项目的“金钥匙”,随即启动上下联动的全员攻坚模式,领导班子带队奔走协调,相关部门及专业协同发力。经过近半年的持续推动,在政府主管部门、山东电网及调度机构的协同支持下,电锅炉调峰专项配套政策加速进入研究、制定与落地程序。最终,2024年7月底,山东省能源局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电锅炉用电“参照厂用电管理但统计上不计入厂用电”这一关键政策,为电锅炉顺利投运扫清最后障碍。随后,公司迅速行动,在短短数日内完成并网调度补充协议、高压供用电合同等签订工作,2024年9月初,电锅炉成功实现正式投运。

从政策空白到规则明确,从设备建成到顺利投运,临清热电公司实现了“从无到有”,打通了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更为全省煤电灵活性改造做出了成功实践。

创新赋能:以模式突破释放多元价值

电锅炉投运不是终点,而是价值释放的起点。临清热电公司迅速组建技术攻关团队,向深度调峰能力认证与新型运行模式发起总攻。

能力核定树标杆。该公司充分考虑各种工况和潜在风险,加强运行参数监测与分析,2025年3月在大唐山东公司内率先完成机组灵活性调节能力核定试验,证实机组在采暖季与非采暖季均能将最小技术出力稳定降至30%额定负荷,完全满足山东省“三改联动”及灵活性调节能力核定要求,为机组优化运行筑牢技术根基。

模式创新开先河。该公司依托电锅炉、调频储能项目,聚焦经营效益最大化,积极探索“火电机组+调频储能+电锅炉”联合运行模式,通过主动对接山东省电力调度中心、电科院,创新将电锅炉负荷控制数据引入储能系统,以联合功率作为深调工况下的控制对象,动态优化控制策略,成功实现AGC-R模式下三方协同运行。这一联合投运模式的创新实践,将机组调频区间从175MW-350MW拓宽至105MW-350MW,不仅提升“两个细则”盈利能力,更开创了山东省火电机组深调工况下参与调频的先例。

目前,电极锅炉已稳定运行214天,累计调峰电量8328万千瓦时,设备利用小时达1389小时,每年为电网释放7920万千瓦时的新能源消纳空间。这些数字背后,是设备利用率的提升、经营效益的改善,更是对“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切实贡献。当负电价时段电锅炉将电能转化为高价值蒸汽,当极端工况下它化身应急保供“主力军”,传统火电的新价值得以彰显。

该公司机组转型的成功经验生动证明了,只要敢于创新、善于变革,传统煤电完全能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器”“调节器”。下一步,该公司将持续深化机组灵活性改造技术探索,加快电锅炉二期工程建设,优化电锅炉参与AGC调频应用,全力打造稳定供热、深度调峰、灵活调频的灵活性标杆企业,为煤电行业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临清方案”,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征程中,书写大唐临电人的光荣篇章!(张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