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以大局思维推动登记赋码服务效能双提升

发布时间:2025-08-19 19:43: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时代背景下,登记赋码工作作为政务服务的关键枢纽,直接影响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今年以来,泉州市委编办立足全局视角,以大局思维统筹谋划登记赋码工作,通过打破业务壁垒、整合资源要素、优化流程机制,推动登记赋码从“被动审批”向“主动服务”、从“碎片化管理”向“全周期治理”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登记赋码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突出前瞻预判,构建整体联动格局。市委编办将事业单位登记、机关群团赋码工作深度融入机构编制整体布局,与事业单位改革、党政机构改革等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有机结合,形成系统联动效应。提前预判改革对登记赋码业务的传导影响,做好前瞻性规划与应对,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衔接、协同推进。

建立协同机制,凝聚部门工作合力。建立机构编制事项调整与登记赋码变更联动机制,明确各科(中心)职责边界和数据共享规则,通过实时动态梳理涉及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登记信息、赋码证书信息调整变更的机构编制事项,形成详细工作台账,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充分激发各科室协同合作的叠加效应。

服务发展大局,保障工作有序有力。以服务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确保登记赋码工作与全市发展大局同频共振。以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进一步简化申办手续和办事材料,统一登记材料清单、审核标准和办理时限,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精心制定《办事指南》等标准化操作手册,全面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让服务对象一目了然、一趟办结。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大力推广电子证照应用,夯实“无证明”城市建设基础,持续推进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向“减时间、减材料、增效能”的目标迈进。登记赋码各项工作跑出“加速度”,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强化清单管理,提升周期治理效能。调整优化“双随机、一公开”单一监管模式,编制登记赋码事项分类管理清单,分阶段、分重点、分类型实施清单监管,走实“长效监管棋”。前移监督检查工作关口,确保审批源头严格规范、依法依规。在年度报告公示工作及日常管理中,根据管理清单重点规范单位名称变更、法人变更、登记住所变更、开办资金数额增减情况变更、宗旨和业务范围变更等登记事项。实时跟踪登记赋码事项变化情况、单位运行情况、业务开展情况等,定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对监管重点单位、重点领域进行专项督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防止出现监管漏洞。(泉州市委编办:吕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