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夏日童行

发布时间:2025-08-20 09:28: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暑期,为增强社区儿童环保意识,助力垃圾分类习惯养成,近日,杭州市萧山区盈丰街道以“垃圾分类·夏日童行”为主题,组织社区开展多场精彩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合丰社区的孩子们在体验馆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垃圾分类趣味展示区”“互动游戏区”等主题展区。通过VR互动游戏,小朋友们直观感受垃圾污染的危害;在智能回收装置前,孩子们踊跃参与投递竞赛,学习区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四类投放标准。馆内生动的动画短片和可触摸的再生制品展台,更让抽象的分类知识变得鲜活有趣。

活动特别设置亲子协作环节,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分类大转盘”“环保手工坊”等互动项目。小朋友在妈妈帮助下,用废旧纸盒制作出笔筒,小萌萌兴奋地说:“原来垃圾也能变宝贝!回家我要把玩具电池都放进红色垃圾桶!”许多家长表示,这种体验式学习比单纯说教更有效,自己也在过程中更新了分类知识。

8月1日晚,亚韵社区潮人才会客厅里暖意融融,一场名为“会发光的小瓶子”的亲子绘画DIY活动在此热闹开展。当透明玻璃瓶遇上七彩画笔,当亲子协作撞上垃圾分类知识,这个夜晚,创意与环保的火花在欢声笑语中不断绽放。

活动现场早已被巧思填满:整齐排列的颜料、荧光笔与分类标识贴纸,搭配着背景板上俏皮的垃圾分类卡通图标,让环保氛围悄然弥漫。家长与孩子们围坐一起,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将垃圾分类的理念融入瓶身创作——有的用蓝色勾勒可回收物的循环图案,有的用绿色描绘厨余垃圾堆肥后的生机,还有的用荧光色突出“有害垃圾要单独放”的警示。画笔流转间,普通的玻璃瓶渐渐变身“环保艺术品”,瓶身上的分类标识、手写标语,都藏着孩子们对“垃圾回家”的理解。

“废塑料属于可回收物吗?”互动小课堂上,孩子们的提问此起彼伏。志愿者用故事讲解分类的意义,答对问题的小朋友还能贴上“环保小卫士”贴纸,成就感写满笑脸。一位妈妈感慨:“平时说教不如动手画一遍,现在孩子不仅记住了分类标准,还总提醒我们‘给垃圾找对家’。”

8月2日上午,15名来自丰二社区的“红领巾”准时集结!在丰二社区与申辉城服的联合组织下,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体验之旅正式启程。推开盈丰街道垃圾分类体验馆的大门,孩子们瞬间被一面由塑料瓶盖拼成的“星空墙”牢牢吸引——仿佛有人把浩瀚银河搬进了地球,一颗颗“废弃”瓶盖在他们眼里变成了会发光的星。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孩子们沉浸式探秘四分类垃圾的“再生之旅”。“原来垃圾也能变魔法!”当得知易拉罐能重回货架、果皮可化作肥料、旧衣能再生成纱线时,惊叹声此起彼伏,环保的种子就此悄悄发芽。

体验不止于“看”,更在于“做”。活动第一弹——漆扇手作。空白扇面轻触水面,大漆颜料便像云朵般晕染开来。孩子们屏息凝神,手腕微微一转,蓝绿漩涡、金粉星河便定格在扇骨之间。“这是我做的金丝带!”一位小女孩举起作品,传统与未来在此刻完成了一次击掌。

压轴环节——咖啡渣再造“肥皂星球”。天然皂基在加热中渐渐透明,孩子们轮流搅拌,咖啡渣倒入的瞬间,空气里飘起拿铁味的泡泡。倒入模具、冷却定型,一块块带着咖啡香的“小行星”诞生。大家互相约定:“回家教会爸爸妈妈,让厨房垃圾也学会‘变身’!”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的兴趣和主动性、自觉性,鼓励他们不仅要自己做好垃圾分类,还要争做垃圾分类的宣传员和践行者,将环保理念传递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