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医院 看泌尿外科如何“量体裁衣”
发布时间:2025-08-21 09:38:2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当“小便带血”的警报响起,两位大伯先后被确诊膀胱肿瘤。面对相似的病症,江苏灌云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团队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案,最终都实现了理想预后。这背后,是精准化个体治疗理念的生动实践。
案例1
失语五保户的“微创革命”,复杂手术也能少遭罪
“五保户”李大伯从小失语,无亲无靠,因小便出血被亲戚送至灌云县人民医院就诊。泌尿外科会诊发现,李大伯的膀胱内布满多发大体积肿瘤,万幸的是肿瘤未侵犯膀胱周围组织,也无远处转移。
CT提示膀胱内多发肿瘤
泌尿外科医师团队在科内讨论后很快达成共识:患者肿瘤数量多、体积大,常规膀胱镜腔内手术无法完整切除,想要更好的预后,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最佳选择。要知道,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是泌尿外科难度顶尖的手术,但腹腔镜技术能将其微创化,减少患者痛苦——这正是泌尿外科医师团队一直以来的追求。
6月20日,灌云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必亮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帮扶专家邱峰联手操刀。手术全程顺利,不仅完整切除膀胱与所有肿瘤,术后还成功避免了肠梗阻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一周左右,李大伯病理结果显示预后良好,顺利出院。
案例2
吸烟大伯的“二次手术”,精准判断保住膀胱
刘大伯是个老烟民,年轻时还会担心吸烟伤肺有所控制,可前几年体检无异常后便放松警惕,吸烟量只增不减。直到一个月前,小便中出现血块,他才慌了神,就近就医后确诊膀胱肿瘤,接受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腔内微创手术)。
术后恢复顺利,可两周后的病理报告让全家揪紧了心: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提示预后不佳。家属上网查询后得知,这种情况可能要切除整个膀胱,听闻苏大附一院有泌尿外科专家在县医院驻点帮扶,便急忙带着病历找到邱峰主任寻求帮助。
邱主任对刘大伯的病情仔细分析后发现关键问题:病理报告虽提“浸润性生长”,却没明确浸润深度——是到膀胱固有层,还是已侵犯肌层?这两种情况的预后和治疗方式天差地别。
浸润或非浸润代表了肿瘤侵犯膀胱壁的深度
他用通俗的语言向家属解释膀胱壁结构,提出了“二次电切”方案:在首次手术1个月内再次手术,沿用腔内微创方式,但切得更深、范围更大,将膀胱壁不同层次分别送检,精准判断是否有肿瘤残留及浸润深度。若未累及肌层,就能避免全切膀胱。
首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示意图,紫色部分为膀胱内的肿瘤,手术通过膀胱镜下完成
二次电切的示意图,在原有创面的基础上继续深切并扩大范围,但手术会带来膀胱穿孔的风险
尽管家属起初难以接受老人短期内再做手术,但听到邱主任说明“二次电切能使高危患者复发风险降低40%-50%”后,最终同意了方案。7月24日,邱峰带领泌尿外科医师团队顺利完成刘大伯的手术。在最大化切除深度的同时,医师团队也保住了膀胱的完整性。术后病理证实有少量肿瘤残留,但明确了浸润深度,后续只需药物预防复发即可——刘大伯的膀胱,保住了!
从腹腔镜根治性切除到“二次电切”保膀胱,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团队用一个个精准案例证明:没有“一刀切”的治疗,只有“量身定制”的方案。邱峰主任表示:“面对肿瘤,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是守护患者健康的关键!”
驻点专家介绍
邱峰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业务专长:擅长泌尿系统肿瘤的微创治疗和规范化管理。熟练掌握各类机器人、腹腔镜、经皮肾镜手术。
科研: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编专著1部;主持苏州市“科教兴卫”青年科技项目1项;主持苏州大学横向课题1项;参与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高校基金等多项课题。
社会兼职:苏州新闻广播·苏州市医学会《天天健康》栏目特约科普成员;泌尿外科医生学习联盟通讯编委。(颜景荣、灌云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