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黄水镇文武社区:焕活院落自组织,绘就乡村幸福“画卷”

发布时间:2025-08-21 09:46: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近日,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文武社区暖意融融,一场乡村社团邻里节热闹启幕。退役军人的飒爽身姿、孩童们的稚嫩口号与居民的欢笑声交织,勾勒出社区共治的生动画面。这背后,正是社区探索的“党组织领航、青少年参与、居民共融、自组织实施”“爱邻”院落协商议事路径——以“院落志愿服务+网格协商议事+自组织活力参与”模式,让“人人参与、共治共享”的幸福“院落画卷”愈发鲜活。

聆听需求聚骨干,找准治理方向标

文武社区始终以居民需求为核心,深入“新村、统建小区、散居院落”三大片区开展走访调研。通过面对面沟通,精准掌握不同区域居民的兴趣偏好与实际需求,梳理形成100余条“需求清单”,为破解治理难题找准突破口。

基于需求清单,社区联合社工策划开展“竹编制作”“国学体验”“垃圾分类”“院落大评比”、公益邻里节等系列共建活动,吸引200名居民积极参与,为自组织培育奠定基础。服务中,32名热心居民骨干脱颖而出、积极性高涨。社区顺势吸纳小组长、老党员、舞蹈队长等核心力量加入,正如社区“两委”分管治理工作的工作人员所说:“有人带头,居民就有了‘主心骨’,参与活动、服务的热情更足了!”

经过多日协作服务,“睦邻调解”“文明引航”“巾帼巧艺”“童梦护航亲子”“净绿”“韵动暖阳”6支志愿服务队初具规模,骨干成员各归其位——有受环境倾倒问题困扰的住户,有热爱绿植养护的居民……他们的加入,为分区域自治注入强劲活力,也为后续精准服务与深度治理的可持续推进筑牢根基。

组建队伍强能力,搭建服务主框架

培育骨干只是起点。为完善队伍架构、赋予成员更多自主权,社区召开“凝微聚力,齐参共治”乡村达人队伍成立议事会,通过“骨干达人”见面、现场授旗、推选负责人等环节,让6支队伍的100余名自组织成员明确“新身份”,建立完善管理规范与精准服务目标。

同时,社区通过专家培训、案例分享、实操演练等形式,系统提升队伍服务能力与专业技巧,推动服务从“单向输出”向“双向奔赴”转变。

解决难题暖人心,搭建邻里连心桥

队伍成型后,社区聚焦“一对一”片区精准服务。在社工带领下,6支功能性自组织深入3大片区6个新村,开展需求调研与院落协商会。通过问卷调研、座谈畅谈,带动居民“再提议、再加入、再行动”。截至目前,自组织已召开院落会议22场,新增需求清单169条,队伍规模扩大200余人,成功搭建起居民、自组织与社区间的“连心桥”。

针对“环境维护难、新村设施不爱惜”等高频问题,“净绿”志愿服务队开展“幸福家园共建共享”行动,清理卫生死角25处、清运杂物15车、清理建渣300余平方米,直接改善新村环境;面对新安置新村邻里关系淡漠的情况,“睦邻调解”“巾帼巧艺”服务队将理发、磨刀、义诊等便民服务搬进广场,吸引老年居民走出家门,让新村满是祥和氛围。

其他队伍亦各展所长:“七一”、“八一”期间,“韵动暖阳”队献上主题舞蹈点燃爱国热情,“文明引航”队的退伍军人分享军旅故事;“童梦护航亲子”队在慈善日举办“小善大爱・艺润童年”活动。今年以来,6支自组织累计开展、协助、策划公益、便民、医疗、文化等多元化服务33场,覆盖10000余人次,实现从“自乐”到“共乐”再到“他乐”的转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显著提升。

激发活力树品牌,凝聚共治向心力

在长效治理探索中,社区健全激励机制:除常规表彰外,创新推出“爱心积分兑换”,将自组织成员参与公共事务的行为量化为积分,以“积分换物品、换服务”的模式累计发放积分1235分,让居民的付出获得切实回馈,形成“服务—积分—再服务”的良性闭环。

此外,社区大力传播治理成果,累计获央级、省市级媒体报道10余次,通过公众号、融媒体、自媒体等平台广泛推广,浏览量超10万人次,让“共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如今的文武社区,邻里和睦、环境宜人、服务贴心,居民脸上满是幸福笑容。未来,社区将继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培育自组织、完善激励机制、搭建协同平台,深化“党建联建+自组织服务”模式,汇聚更多志愿力量,提升院落治理效能,持续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打造社群多元、协同参与、充满活力的幸福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