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侗族非遗文化创新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21 13:46:1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在山东科技大学及团委的鼓励和支持下,山东科技大学微光志愿者团队以非遗文化为切入点,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探索文旅经济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新路径。在广西,团队以侗族非遗文化为核心构建了“非遗+N”模式,成功破解了古村落同质化困境。这些成功经验不但为广西当地文化振兴提供了范本,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团队走访了5个侗寨,发放回收有效问卷432份。通过分析发现,出现同质化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分别是当地文化建设不突出不特色和由于游客缺乏文化认同感而感到割裂、不满意。为此,团队聚焦非遗文化基因解码,系统梳理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侗族大歌等17项非遗资源,设计出“非遗+N”的旅游形式。

在实践地,团队深度访谈木构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杨似玉,促成与侗族木构博物馆建立研学基地,并且推广“体验+采风”的侗画体验模式,游客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共同创作侗画,随后创新打造“三维沉浸”体验体系,让游客得以更为方便的进行云上参观。以共建百家宴模式为基础,团队开发“侗家人一日生活”项目,包含换装、织锦、打油茶等12项体验;设计“四季侗歌”实景演出,将农事节气与非遗展演融合。

特别策划的“百家宴+”项目成为文化爆点。团队与非遗传承人吴爱仙合作,将传统宴席升级为文化展演综合体:宴前设置拦门歌体验,宴中穿插侗族舞蹈教学,宴后开展火塘故事会。项目试运营期间,经跟踪统计,94%游客表示“通过体验建立了文化共鸣”。(山东科技大学:杨铭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