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里的城市生活美学!“中国好书”《在集市》亮相上海书展
发布时间:2025-08-21 13:59:1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8月15日,上海书展期间,商务印书馆围绕新书《在集市》,举办了一场以“菜市场与当代城市生活”为主题的对谈活动,吸引了众多读者。此次活动请到《在集市》作者半夏及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江晓原,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郑勇担任主持。
本次活动的主旨是“从菜市场开始,认识一个城市”。活动伊始,主持人郑勇点明了菜市场在城市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它不仅是物质交换的场所,更是城市文化、情感与记忆的重要载体。
作家半夏分享了创作《在集市》的心路历程。她笑称一直在跨界写作:之前是报社记者,业余创作《铅灰暗红》《忘川之花》《悬铃木咖啡馆》等文学作品,随后受博物学倡导人刘华杰教授影响,转向非虚构写作。这本《在集市》,是她继《看花是种世界观》《与虫在野》之后的“博物学三部曲”之一。由“与虫”转向“与人”,既是她受身体条件所限,开辟从“在野”到“在城市”的一条新的观察路径,也是因为身边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步行可达的“网红”菜市场篆新农贸市场,成为她观察社会万象、了解城市背后丰富物种和文化多样性的入口。
江晓原作为资深的科学史学家,同样以在不同的写作领域自由切换而知名。对于《在集市》这部集二十四节气、人类学手记、博物学与民族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市场指南”,他表示从中可以延伸出许多话题。就城市文化与历史而言,菜市场在不同时代的角色和功能转变,是一个非常鲜活生动的切面。在城市快节奏生活中,电商和物流的发展,一方面改变和重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交际形式,驱散了传统的人情味和烟火感;另一方面也会拓宽“市场”的范围,甚至促成城市的“去中心化”,模糊有关边疆与中心的传统界定。
在互动环节,读者对菜市场的未来发展、如何在城市生活中发现自然以及维持人与自然的良好互动等话题,与嘉宾展开热烈的交流。据悉,《在集市》已入选2025年7月“中国好书”、《新京报·书评周刊》6月好书榜等多个榜单,此前在昆明、广州、深圳等地的见面分享会也深受欢迎,引领了一股阅读和记录周遭自然、探寻生活美学的潮流。
此次活动是商务印书馆在上海书展期间举办的众多精彩活动之一,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从全新视角认识城市生活的机会,也引发了人们对菜市场这一城市生活场景的更多思考。(朱虹、上海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