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龙冈镇大吉村:构建智慧基层治理新格局,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21 14:06:3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村头无人机缓缓升起,网格员穿梭于乡间小路,村民指尖轻点手机屏幕上报事件——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大吉村这个曾经基础设施落后、负债累累的村庄,如今正通过“天上有无人机、地上有网格员、线上有小程序”的立体治理模式,实现着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蜕变。

清晨6点,大吉村的专职网格员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骑着电瓶车在村组间巡查,不时停下来与村民交谈,收集记录各类诉求和问题信息。

在头顶上空,一架无人机正对村辖区河道进行日常巡检,实时传回高清画面。与此同时,不少村民已经通过手机小程序反映垃圾分类、设施报修等事项。

大吉村地处盐都区龙冈镇西北端,与建湖县芦沟镇、庆丰镇毗邻,是龙冈镇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居,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共有566户,人口1828人。几年前,大吉村还面临着诸多发展难题:村级经济薄弱、负债较多,基础设施落后。“过去村里连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河道淤塞严重,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而这一变化始于村里开始探索新型治理模式。”该村负责人说。

科技赋能,无人机巡天构建空中监测网。据介绍,大吉村利用无人机技术,建立了空中巡查系统。每周,无人机都会对全村区域进行定期巡航监测。

“村里有3处废弃厂区,以前每月排查一次都费劲。现在无人机带着热成像镜头,能快速发现是否有外人闯入、是否有火情隐患。”该村负责人介绍说,以前村里安排巡逻队,5个人巡遍全域需要半天,遇到低洼水地、林地更是鞭长莫及。现在用无人机配上高清摄像头和喊话器,每天早中晚三次巡航,半小时就能覆盖全村。“今年夏收时,两个村民因为地界纠纷差点动起手,无人机巡查时及时发现,操作员在空中喊话制止,同时把画面传到村网格员手机上,村工作人员10分钟就赶到现场,避免了矛盾升级。”

无人机成了大吉村的“空中哨兵”。今年夏天,无人机拍到大吉村境内有烟雾,村里立即派人核查,发现是村民在偷偷焚烧秸秆,及时制止并宣讲政策,避免了引发焚烧成片麦田事故发生。今年汛期,无人机还帮该村排查出4处大树倒下拦在公路上的险情,使得村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清理路障。

网格管理,人员下沉构建地面防护网。大吉村将全村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负责日常巡查、信息采集、矛盾调解等工作。网格员实行“一日双巡”制度,上午和下午各巡查一次,确保及时发现问题现场处置。网格员的管理职责明确细化到了每一项贴合乡村实际的具体工作中:从田间地头的隐患排查,到农户家中的民生关怀;从乡村公共区域的维护,到邻里矛盾的调解,再到涉农政策的宣传。每一项工作都紧扣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让“小网格”真正成为守护乡村平安、服务村民生活的“大管家”。“我们网格员就是村里的‘活地图’‘活档案’,谁家有什么困难,哪里容易出现问题,我们都一清二楚。”一位网格员自豪地说。

数智平台、小程序联通构建线上服务网。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大吉村开发了专属微信小程序,为村民提供了便捷的线上服务平台。村民可以通过小程序随时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参与村务管理。“有了这个小程序,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反映问题,非常方便。”一位村民表示。与此同时,小程序还接入村内监控系统和无人机巡查平台,实现了立体化监控指挥。村干部在手机上就能实时查看全村情况,迅速响应处理突发事件。

立体治理模式推动大吉村实现了华丽转身。村里完成了道路硬化,组级道路全部铺设了沙石路面。安全饮水普及率和达标率达100%,垃圾处理率达90%以上。2021年,大吉村成功创建为盐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这种模式提高了治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自从有了这个立体治理体系,村里的大小事情都能及时掌握,迅速处理,村民满意度大幅提升。”该村书记唐勇表示,下一步该村计划进一步升级立体治理系统,建设“智慧大吉”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化治理,全力助推乡村振兴。(龙冈镇人民政府:文/朱俊、朱雷成、图/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