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当以“四心塑身”践行新时代担当
发布时间:2025-08-22 14:36:5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青年人才当以“初心理想、恒心毅力、信心创造、戒心守真”为基不断塑造自身。在乡村振兴的田埂上丈量国情民情,在科技攻关的峭壁上标注中国高度,在“爬坡过坎”中“落地生根”,把“强国有我”的誓言化作“时时在线”的行动,让青春脉搏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不断践行新时代进程中的青年人才担当。
以“初心”夯实本我,铸造忠诚之魂。新时代青年人才身处意识形态交锋的复杂环境,尤需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信念校准人生航向,始终牢记和坚持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理论武装思想,以实践筑牢爱国之心,用行动展现忠诚担当。如“时代楷模”李夏扎根皖南山区,以生命诠释忠诚,其事迹深刻印证,青年干部要主动投身党内政治生活“大熔炉”,在民主生活会、专题调研学习中锤炼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风险挑战敢于“顶格”担当,唯有将忠诚之心融入血脉,方能在大战大考中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先锋旗手”。
以“恒心”凿立大我,厚植为民之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民情怀不是“流量化”的感动叙事,而是如苏轼治杭时疏浚六井,“把屁股端端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的持久深耕。福建“三问于民”工作法构建民意直通车,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重构公共服务界面,彰显“恒心”在治理现代化中的具象表达。面对乡村振兴中“数字鸿沟”与“人才断档”的双重挑战,青年干部要化身“数字乡贤”,主动向下扎根,以“蹲苗”心态下沉一线,在走访农户、调解纠纷中读懂“中国之治”的基层密码;以“解题”思维对接群众需求,运用数字化工具创新“网格化管理”“接诉即办”等服务模式,以“钉钉子精神”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答卷”,让“执政为民”的承诺穿透屏幕、落地生根。
以“信心”发扬自我,锻造立身之技。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面对基层治理中的“多跨场景”和“无人区”改革探索中,要以“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告诫鼓励自己,充分思考事物本质并利用自身优势打破“本领恐慌”,以创新思路将自身所长“埋种”进新领域的土壤中生长为“创新势能”。用“请党放心”的强大信心,让“立身之技”既接天线政策、更接地气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青春的活力。
以“戒心”淬炼真我,涵养清正之源。“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廉洁从政在数字化时代面临“四风”隐形变异的新考卷,新时代青年人才当以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思自省,在职业生涯起点校准人生坐标,以“慎始”为纲,将修德、守规、勤学熔铸为新时代青年的“人生初速度矢量”,不断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严以修身、严以律己、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让“清正之源”既流淌于制度堤坝之内,更浸润在“八小时外”的生活肌理之中,彰显“扣好第一扣,走稳万里程”的成长辩证法。
复兴征程风正劲,青春逐浪启新章。时代大潮奔涌向前,站在“两个大局”交织的历史隘口,历史的接力棒已传递到新时代青年手中。青年人才作为新时代强国战略的“源头活水”,不仅要在乡村振兴、科技自强等“国之大者”中勇闯关隘,还需在基层治理数字化、绿色转型等“民之关切”中破题探路,更应在多元思潮激荡与利益格局调整等“百年变局”中忠诚担当,最后在时代的答卷上书写“不负人民、不负河山”的清澈答案。
(富宁县纪委监委特约网评员: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