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韵润乡土,推普助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25 11:05:2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7月,河南大学音乐学院“艺韵”推普团深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以及周边城镇,开展了一系列“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巧妙地将语言文字工作与艺术文化传承相结合,以“艺”促“语”,以“语”助“兴”,通过实地调研、主题宣讲、文艺展示、非遗探访等多种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与文化动能。
实地调研,精准聚焦
活动伊始,推普团一行来到黑马河镇,与当地政府基层干部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当地普通话普及现状、面临的困难与需求。团队成员还深入当地开展采访活动以及问卷调查,覆盖不同年龄、职业的村民群体,为后续推普活动的精准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情系共和,艺语融合
团队前往共和县,举办了“让乡村振兴插上‘语言的翅膀’”主题宣讲会,在活动开始之前,共和县团委代表为推普团成员献上象征敬意与祝福的哈达,表达了当地对于推普工作的认可与支持。宣讲内容围绕普通话在促进乡村教育、旅游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展开,结合实例生动阐释了推广普通话的现实意义,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中,推普团成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创新推普形式,一首《我和我的祖国》以悠扬的旋律传递了家国情怀,此外,团队还举行了书籍捐献仪式,向当地学校与社区捐赠了一批普通话学习读物,为当地语言教育注入了新资源。
对话非遗,语言赋能
在文化探访期间,推普团走近当地非遗瑰宝——唐卡,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与唐卡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团队成员不仅了解了唐卡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文化内涵,也深刻感受到语言在非遗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传承人表示,普通话的推广有助于将唐卡这一民族瑰宝更好地介绍给全国乃至世界,促进文化保护与传播。
语同音,心相通,团队成员们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深刻体会到了以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以及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展望未来,河南大学音乐学院“艺韵”推普团将继续深耕,投身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河南大学:冯笑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