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才“活水”涌流 发展才有源头

发布时间:2025-08-25 14:04: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盘活这“一池春水”,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尽展其长,是关乎国家竞争力和地方活力的核心命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的改革举措频出,其核心指向十分明确:必须坚决打破那些或明或暗的“天花板”“玻璃门”,构建起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人才向上流动通道,让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现实中,“论资排辈”的隐性规则、“身份壁垒”的体制鸿沟、“唯论文唯职称”的评价惯性,仍在不同程度上束缚着人才的脚步。这不仅冷落了实干者的心,更堵塞了社会纵向流动的通道,其代价是整个社会创新活力的损耗。改革的刀刃唯有向内,敢于向这些积弊亮剑,才能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当让个体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上升的主要阶梯,而非出身、背景或资历。

畅通上升通道,关键在于“破壁突围”。首要任务是打破地域区隔、行业藩篱与身份界限,推进人才在各个领域实现良性循环。更要突破观念桎梏,彻底摒弃“唯学历论”,向“唯实绩论”全面转轨,为业绩突出的开拓型人才搭建成长快车道。应建立“小步快跑”阶梯式培养机制和破格任用机制,让新生力量看见希望,让人才梯队永葆奋进动能。

评价体系改革是关键一招。必须以改革魄力破除“四唯”痼疾,构建以实际贡献、专业价值和发展潜力为导向的立体化评估体系。要科学建立按领域分类、依岗位定标的精准评价机制,既让潜心科研者能在专业领域坐稳“冷板凳”,也要激励市场开拓者向创新高峰发起冲锋,更要使基层耕耘者在基层沃土扎根生芽。唯有用好人才评价的“指挥棒”,各类人才方能各展其才、尽显锋芒,由此营造出百舸争流、竞相迸发的人才生态图景。

此外,必须筑牢“制度保障”根基。人才工作作为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协同性特征。需构筑顶层制度框架,形成政策措施的协同共振与接续效应;要实施数字技术赋能工程,实现人才资源的精准画像、动态匹配与全周期管理;更要精心培育包容开放的社会生态,在创新激励与容错机制中构建良性循环,使见贤思齐的文化基因浸润社会肌理,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归根结底,畅通人才向上流动的通道,不仅关乎公平正义,更关乎发展效能。它释放的是一个社会的生机与希望,彰显的是一个地方的格局与吸引力。当每一滴人才“活水”都能向着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奔涌,当每一个梦想都能找到开花结果的土壤,我们发展的江河才会奔腾不息,充满向前的力量。(中共扶余市委组织部:张人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