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芳:从乡村沃土到城区杏坛 她用爱与智慧点亮学子心灯
发布时间:2025-08-27 11:06:3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缘起石井:初心在乡土间生根发芽
2014年的夏天,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与热爱,她通过教师招考,如愿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她的第一站,是分配至农村的石井中心小学。
在石井中学担任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四年,是她教育生涯中沉淀与积累的关键时期。农村学校的孩子,情况往往更为复杂,留守儿童居多,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她不曾有过丝毫懈怠,而是将更多的耐心、细心和关心投入到工作中。她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踏遍了石井的乡间小路,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环境。
班上的小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性格内向,成绩也跟不上。她没有急着给他补课,而是先进行了家访。那是一次走在田埂上的家访,奶奶拉着她的手说了很多:“老师,娃就拜托你了,我们不识字,教不了他……”老人的手很粗糙,话语却很沉。从那以后,她呢办公桌抽屉里,总会多备些文具和零食,课间找小涛聊聊天,给他讲讲城市的样子,告诉他爸爸妈妈在外打工的不易和对他的期望。慢慢地,小涛的话多了,脸上有了笑模样,作业本上的字也工整了许多。
奋进进城:卓越在拼搏中淬炼成金
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和扎实的业务能力,2018年,她成功通过进城考试,进入城区学校任教。环境的改变,带来的不仅是工作平台的提升,更是全新的挑战。城区学校生源结构不同,家长期望值更高,教学竞争压力也更大了。
然而,她将这份压力转化为了前行的动力。她迅速调整状态,积极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并将乡村教学中沉淀下来的那份朴实、坚韧和深厚的教育情怀融入新的工作岗位。她继续主动承担班主任这一重任,因为她坚信,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之一。
她深知“亲其师,信其道”。她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关注“后进生”的转化。她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只是花期不同。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她从不放弃,而是倾注更多心血:仔细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一对一”辅导,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微小进步并大加赞赏,帮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她不仅是严师,更是慈母和益友,用真诚的关怀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和隔阂,激发了他们的内在动力。
硕果盈枝:荣誉在实干中璀璨绽放
她的教学效果显著,所执教的语文学科成绩一直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这并非偶然,背后是她对课堂的精益求精:她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她的课堂既严谨高效,又充满活力与趣味,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更重要的是她的班主任工作。她所带领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凝聚力强,几乎每学期都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优秀中队”等,而她个人也连续多次荣获“优秀班主任”,还获得娄星区“教坛新秀”称号。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对她班级管理工作最有力的肯定。她善于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通过制定合理的班规、培养得力的班干部队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和课外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她注重家校共育,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心灯长明:师爱在细微处润泽心田
她始终保持着那颗关爱学生的初心。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她都能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思想动态。学生遇到学习瓶颈了,她会利用休息时间耐心辅导;学生之间产生矛盾了,她会巧妙地引导化解;学生生活中遇到烦恼了,她会像朋友一样倾听、开解。她深受学生喜爱,是孩子们口中的“知心姐姐”和“第二个妈妈”。毕业多年的学生仍会回校看望她,向她分享成长的喜悦与烦恼。在家长心中,她是一位负责任、有方法、值得信赖的好老师。在同事眼中,她是一位乐于助人、勤奋钻研、业务精湛的优秀伙伴。
前行不辍,未来可期
从石井中心小学的青涩起步,到如今城区学校的骨干力量,她用十一年的光阴,诠释了一名普通小学教师的不平凡追求。展望未来,她将继续坚守在班主任和语文教学的第一线。(彭赛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