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25-08-29 14:07:2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前言:

国有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课题。面对新形势下的改革任务与发展挑战,需立足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方法优化,探索党建政治优势向管理效能转化的可行路径,进而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可持续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一、把握融合关键点,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国有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需紧扣战略对接、机制创新、文化赋能三大关键点,以思想共识引领行动协同。首先,通过精准定位党组织在决策监督、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将党建工作目标与企业经营指标双向嵌入,构建责任共担、过程联动的制度体系。其次,深化宣传引导,利用多维度宣教平台强化“党建与业务共生”理念,通过典型案例示范、政策动态解读及实践成果展示,持续激发全员对融合价值的认同感。最后,建立常态化沟通反馈机制,畅通基层创新经验传播渠道,推动党建引领从被动配合转向主动融合,形成良性发展生态。

二、坚持结果导向,完善融合机制

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应以目标成效为牵引,围绕经营质效提升建立双向赋能的动态评价机制。首先,通过将党建成果转化为安全生产、创新创效等核心指标的考核权重,完善“责任捆绑、过程联动、结果互验”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党组织服务生产经营的抓手具体化、路径清晰化。其次,需要强化制度衔接,优化资源配置与流程协同规则,依托数字化工具实现党建任务与业务目标的实时对标纠偏,形成以问题整改促机制完善的良性循环。

三、发挥人才优势,提高工作成效

人才队伍能力建设也是关键,国有企业要通过党组织引领搭建“双向培养、复合赋能”的实践平台,将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党员骨干优先配置到改革攻坚的关键岗位,实现党建与业务人才的交叉培养、能力互促。首先,完善党建与经营关联的人才评价标准,将思想政治成效、创新攻关成果同步纳入考核激励体系,引导人才在价值引领、技术升级等重点领域发挥带头作用。其次,依托常态化培训强化政治理论与业务技能的双向渗透,以专业化团队建设推动党建思维转化为管理工具,形成人才带队伍、队伍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切实将人才优势转化为融合效能提升的内生动力。

四、发挥模范作用,开展实践活动

国有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需以典型示范为突破口,通过构建完善的工作机制,将模范作用嵌入业务链条关键环节。首先,以创建先锋岗、责任区为载体,引导党员骨干在技术攻坚、流程优化等任务中亮身份、树标杆,同步策划主题教育与专项劳动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推动党建目标与生产需求精准对接。其次,依托常态化创先争优平台,强化先进经验共享与成果转化激励,形成良性循环,促使党建活动成为凝聚共识、破解难题的实践载体。

五、打造国企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国有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需塑造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将党的宗旨与企业使命、员工行为规范有机统一。首先,聚焦“思想共育、目标共融”,将党建要求转化为企业精神内核,依托制度建设同步优化文化倡导与经营规范,避免文化建设与业务推进“两张皮”。其次,通过打造特色文化活动载体和传播阵地,增强全员对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文化认同,激活员工参与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最后,建立双向反馈机制,以文化柔性协同促进管理刚性约束,通过思想动态分析精准对接员工关切与业务痛点,形成文化凝聚共识、共识驱动行动、行动反哺文化的良性生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需以系统性思维贯通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通过完善协同机制,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治理效能。在实践中需要围绕价值认同、目标聚合、文化浸润等维度,推动党建要求与业务逻辑有机衔接,形成目标同向、责任共担、资源互融的治理格局。持续优化党组织在战略决策、人才培育、创新驱动中的核心作用,在动态调适中实现政治功能与经济属性的深度结合,最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平煤神马环保节能有限公司:张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