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做有智青年

发布时间:2025-09-02 14:25:4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当AI遇上青年,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以下简称“昆烟”),来自车间的青年们运用 AI软件来展现企业文化、生产场景,探索青年创新和AI科技的深度融合,勇当AI时代的“冲浪者”。

“近年来AI比较火,我们也希望青年人才尝试使用这一软件来实现自身的突破,让更多的人挖掘自己的潜能。”昆烟团委书记戴奇霖表示,“AI青年说”只是昆烟团委今年“青不服输技不设限”系列活动的开端,今后将结合青年岗位需求,在青云平台、青苗计划、春雨润苗课堂、“梦想杯”青工技能竞赛等基础上,持续创新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且富有活力的活动,为全厂青年搭建一个展现自我、不断成长的平台,让青年人才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为工厂高质量发展贡献澎湃的青春动能。

AI赋能做有智青年卷包车间操作工曹涧君

自2020年入职以来,曹涧君总被身边师傅们的工匠精神所触动。当接到AI创作任务时,他决定打破传统叙事框架,让高速运转的现代卷烟设备与身边的匠心故事进行对话。在DeepSeek、豆包和即梦设计软件的界面,他反复调试不断改进,终于让精密仪器的金属光泽与认真钻研的工匠剪影交织共生。

创作初期,他也因“想法太满”陷入困境——AI无法精准呈现传统工艺的温度。为此,他与同事在业余时间交流调试AI的心得,不断相互学习改进。这场与AI交流和碰撞的创作历程,不仅让他完成了从操作能手到创新设计者的身份跨越,更让他坚信只有不断试错才能不断进步。从腼腆少年到游刃有余的讲解员、从懵懂新手到车间团支部书记,在昆烟这个舞台上,曹涧君主动拓展,让自己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卷包车间

质检工杨心瀚

因受昆烟青苗计划“导师护航”机制触动,加之对当前AI技术的好奇,杨心瀚决定在作品中融入老年、青年、科技三元素,展现匠心在工厂的流淌与传承,以独特视角展现青年与科技的融合。谈及创作初衷,杨心瀚表示,车间里老师傅手把手教新人调试设备,传统锉刀与智能检测仪并置的场景,让他想以“技术传承”为核心,展现工匠精神的延续。前景老匠人持放大镜检测零件,旁放传统锉刀与智能检测仪;中景青年工程师在触控屏前三维建模,全息图显量子芯片结构;背景太空机械臂于空间站焊接,火花呈粒子特效……他运用DeepSeek优化指令语言,再输入即梦生成海报,采用Z型视觉动线,制作出饱含现代工业美学的作品。

这场始于好奇的尝试让杨心瀚懂得,传统工业的传承终将在数字浪潮中激起新的浪花。此次比赛,不仅让杨心瀚更熟稔AI工具,更让他认识到,AI或许能为质量分析工作开拓新径,让传统质检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

卷包车间操作工周颖

凭借建筑设计专业基础,卷包车间操作工周颖在活动中迅速将DeepSeek与PS技术相结合,用简洁有力的线条勾勒出一线工作者专注工作的瞬间,机械齿轮与人文光影的交织,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视角。

这次活动对周颖而言,不仅是一次创作实践,更是成长的阶梯。“以前总觉得AI离我的工作很遥远,现在发现它是创意的放大器。”周颖坦言,通过活动不仅掌握了AI软件的核心功能,更开拓了思维边界,学会用技术语言表达情感。特别是昆烟提供的技术指导和创作支持,让她感受到企业对青年创新的重视,也让她更有信心探索AI在工作中的应用。周颖希望,今后可以利用AI来制作可视化操作手册,为新员工提供直观指导,辅助设备运行分析,助力员工快速成长。

滤棒成型车间

修理工欧阳长天

从未接触过AI的欧阳长天,面对DeepSeek、Kimi等软件,坚定地走上了自学之路。在与AI的首次交锋中,他出色地完成了一场惊艳众人的自我突破。比赛期间,他利用休息时间一头扎进网络中开始钻研,从搜索AI基础操作教程,到反复调试参数、摸索创意,仅用一天时间,就将AI技术转化为主题海报的创作灵感。“网络就是我的老师。”欧阳长天说道。

谈及AI与工作的结合,这位技术骨干目光笃定:“AI能整合设备维修的通用知识,未来或许能为新员工搭建学习平台,开发三维建模教程。”这场不借助外力的自学之旅,不仅是欧阳长天个人的突破,更印证了“青不服输、技不设限”的活动精神——在科技浪潮中,烟草青年正以独立探索的姿态与AI创新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制丝车间

计划管理员崔炳哲

制丝车间计划管理员崔炳哲大学期间学习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为他在此次“AI青年说”活动的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制作海报最具挑战性的是整体思路设计,我借鉴了博物馆文创提示词整体逻辑。”他介绍,在设计过程中借助豆包的视角构成模型,仔细研究多组成功的优秀海报,深入分析优秀海报的构成、色彩搭配和主题表达,从中汲取灵感总结出“三明治结构”。最终他的作品《烟云织锦绣、青春正当时》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在崔炳哲看来,运用AI进行设计,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操作,更要从宏观角度理解图片结构与风格,掌握其底层逻辑。“只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灵活运用AI,从不同视角进行创作。”崔炳哲将AI视为解放生产力、提高效率的有力工具。他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AI会在更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为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杨千熠、张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