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要素融入经济学类人才培养 打造地方高校特色专业

发布时间:2025-09-03 09:19:4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催生了对交叉型、复合型经济学类人才的迫切需求。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积极回应时代变革,系统融入理工要素,推动经济学类专业转型升级,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新路径。

四轮驱动,构建理工赋能、智领未来新模式

打造“一核两翼三层四轮”育人新理念。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理工思维与技能为两翼,从前沿理论、方法和技术三个层面系统推进,依托精品课程、系列教材、大数据平台与专业实践“四轮”驱动,逐渐形成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经济学等“数字+”“智能+”交叉学科集群,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协同教学新机制;推动人才培养体系向理工融合转型,强化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全面践行复合型、转化式教育理念。

构建理工赋能经济学人才培养新体系。学院构建以“厚实经济学理论基础、强化数理逻辑与计算思维、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突出创新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特色,致力于培养能熟练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解决数字经济时代复杂经济问题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新培养体系。

创新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新模式。学院构建多维度实践体系,建设大数据创新平台,与知名企业共建实习基地,系统组织学科竞赛,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良好机制;加强复合型师资建设,通过培训与引进提升教师的理工素养,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完善多元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开展毕业生质量追踪,设立教学指导委员会,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形成可推广的新型教学模式。

融合理工要素,赋能经济学实战能力。学院开发梯度化课程体系,创新开设Python分析、机器学习等课程,改造传统课程,嵌入分布式计算及大数据案例,形成三层次能力递进课程链;推行项目式学习与跨学院协同教学,建设虚拟仿真平台,全面提升学生在经济建模与数据处理方面的实战能力。

四维贯通,打造地方高校特色专业新范式

建立“一维”课程共享体系,打造开放模块化课程资源。学院着力构建深度融合理工要素的课程体系,注重课程内容的交叉性与前沿性,系统推进经济学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计算科学等方向的融合。持续引入智能计算、大数据技术、区块链应用等前沿内容,不断更新课程资源库,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与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开放的理工类课程资源与学习路径,夯实其跨学科知识基础与技术素养。

构建“二维”实践创新平台,强化数据实践能力。学院系统构建深度融合理工要素的大数据实践平台,强化学生的数理思维与工程意识。依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打造交互性和探索性的实验教学环境,高效整合校内理工学科实验室资源,积极拓展校企合作与跨学科项目资源。开展数据建模、系统仿真与创新实训,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构建支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实践教学体系。

构筑“三维”教研思维模式,推动学科交叉与教学创新。学院推动与理工学科深度交融的教研思维,组建跨学科团队,统筹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发挥理论与技术研究的互补效应。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举办研讨会、工作坊及合作项目,促进经济学与计算机、数学、统计学等学科在科研课题、论文创作与课程方面的协同创新,构建交叉融合、互促共进的教研新生态,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持续支撑。

设立“四维”知识图谱系统,搭建理工赋能的经济学知识框架。学院构建融合理工要素的经济学知识图谱,推动多学科知识整合与融合,强化经济学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关联。联合计算机、数学、统计等理工师资,开发模块化跨学科课程体系,持续完善知识图谱内容,逐步形成“金融科技”“计算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群,为复合型经济学人才培养提供系统化、前沿化的知识框架与学理支撑,最终整合形成一体化特色经济学类人才培养新模式。

四位融合,打造特色专业教学新生态

加强理工与经济学类师资队伍融合。学院系统推动理工与经济学科的深度交融。创新体制机制,突破传统学科边界,通过跨院系双聘、引入行业导师等方式汇聚多元师资。构建系统性师资能力发展体系,依托专题培训、学术结对与高端访学,全面提升教师的交叉学科素养与数字化教学能力。重点搭建跨学科共享平台,共建实验室、共担科研项目、共办学术活动,形成“共生共荣”的学术共同体。改革评价与激励体系,充分肯定教师在交叉领域的贡献,激发融合内生动力,为创新型经济学人才培养奠定坚实根基。

推动课程与教学资源跨学科融合。学院持续完善课程体系架构,构建“数学—计算机—经济”三层课程结构,实现经济学与理工学科课程的模块化与融合化设计。建设涵盖大数据分析、计量工具应用等模块的经济学案例库,持续建设省级和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进跨学科教学团队共同授课与课程共建,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强化设施与环境保障,系统落实“一核两翼三层四轮”人才培养新理念。

推动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内容的学术性与前沿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推进课题研究内容向毕业论文和课程设计转化。健全科研支持教学的激励机制,促进形成科研反哺教学、教学助推科研的良性循环。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技能融合。学院秉承“理论为基、实践为用”的理念,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深度融合。系统化构建以课程实验与项目实训为基础、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为支撑、学科竞赛与创新项目为拓展的多元培养体系。课程中嵌入实验与案例实操,强化理论应用;开展项目式学习(PBL),培养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依托校企合作组织实习实践,提升职业素养;鼓励参与竞赛与双创项目,以赛促学、以创促用,全面增强创新与实践能力,形成理论与实践技能融合的育人生态。

(成新轩,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超,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统计系教授;朱长存,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