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理工大学“观云筑梦”实践团赴丹东气象局开展特色气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03 09:19:4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近日,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观云筑梦”实践团在刘盈泽、杨博航、颜筱铭三位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专程前往辽宁省丹东市气象局。此次实践团与丹东市气象局携手,为当地的孩子们精心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互动学习课堂”。活动中,孩子们在实践团成员和气象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亲手参与简易气象仪器的制作,从组装风向标到搭建简易雨量器,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乐趣。实践团成员们采用“提问+引导”的兴趣吸引法,比如问“为什么风向标能指出风的方向呀?”“下雨时雨量器怎么‘记录’雨水多少呢?”把晦涩的气象专业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身边的日常现象,不仅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加深了对气象知识的理解,更悄悄播下了探索自然的兴趣种子,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气象安全防范意识。现场的孩子们专注又投入,稚嫩的小脸上满是认真的神情,完成作品时的欢呼雀跃更是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图为气象局工作人员在为孩子讲解制作流程。王义博摄
图为孩子在完成制作后露出开心的神情。王义博摄
手工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和实践团成员一同开启了参观气象局之旅。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从观测、分析到预报的全流程,为大家细致讲解了气象局的日常工作和天气预报的生成过程。他们还结合近十五天内丹东本地的实际雨量数据,用直观的图表和通俗的语言,一点点揭开气象预报工作的“神秘面纱”。在互动提问环节,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为什么有时候天气预报会不准呀?”“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呢?”……面对一个个天真又充满探究欲的问题,工作人员都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满足了孩子们对近期天气变化的所有好奇。随后,在气象陈列馆内,专业讲解员将丹东的红色历史与气象局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从抗战时期在土坑窑洞里用肉眼观测天气的艰辛,到如今依靠卫星等前沿技术进行宏观监测的便捷,一代代丹东气象人用坚守与奉献,在时代变迁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红色篇章。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小小的身影在老照片和旧仪器前驻足,仿佛也触摸到了那段岁月的温度。
图为孩子们参观气象实时检测室。宋安柠摄
图为实践团参观气象陈列馆。王艺涵摄
活动的最后,“观云筑梦”实践团的成员们与丹东的孩子们一同走进了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踏入展馆,凝重的历史氛围扑面而来,在讲解员的讲述中,孩子们静静聆听着那段峥嵘岁月。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收获了气象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让他们在触摸历史中懂得了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也悄然增强了那份属于新时代少年的使命认同感。(沈阳理工大学:王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