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跟随“青植”号列车驶向活动“博览园”

发布时间:2025-09-08 10:07:0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暑托班”的一方天地,承载着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世界的好奇。在这辆充满欢乐的暑托班列车上,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青植”实践团和南京审计大学“青植创行”实践团开展了丰富的课程与活动让孩子们领略多元魅力,唤醒探索热情。现在,就让我们登上这列班车,驶入滨海县为孩子们打造的活动“博览园”,感受其中的独特风采。

滩涂精灵探秘园  

“我不是菜鸟,我叫盐小勺!”当以勺嘴鹬为原型设计的“盐小勺”出现时,孩子们的目光瞬间被锁定。这只“来自盐城,属于世界”的小精灵,成为开启自然探索的钥匙。老师抛出“勺嘴鹬的嘴巴和常见鸟类有何不同”的问题,孩子们通过图片看清它那勺子般扁平宽阔的独特嘴巴,纷纷热议起来。从体型特征到冬夏季羽毛变化,从依赖湿地的栖息习性到“左右摆头用触觉觅食”的生存智慧,再到每年超1万公里的迁徙之旅与仅存几百只的濒危现状,孩子们在互动问答、绘画创作中,写下“不乱扔垃圾,守护湿地家园”的承诺,将对“滩涂精灵”的关爱化为行动自觉。

文化成长馆

笔墨传情,情绪“解码”“一横一竖立脊梁,一撇一捺写成长”,在坎北街道的“翰墨传薪”书法课堂上,孩子们从握笔姿势学起,在笔墨流转中感受汉字的筋骨与韵味,逐步尝试创意书法创作,让笔尖绽放文化之美。而“情绪探秘家”课程里,《头脑特工队》的角色成为“向导”,孩子们在解析角色背后的情绪需求中,学会接纳自我、表达感受,让心灵在理解与包容中成长。

家国情怀馆

湿地探秘,诗画寄情。八巨镇的课堂里,科学探索与家国情怀巧妙融合。湿地课堂上,志愿者用沙盘模拟海岸线变迁,孩子们化身“湿地小卫士”,在动手操作中摸清潮汐规律,读懂生物多样性的奥秘。诗歌课上,《我爱这土地》的朗诵声回荡,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家乡的春夏秋冬,将对故土的热爱融入色彩与线条,让抽象的家国情怀变得可触可感。

非遗传承馆

面塑、竹编、中药里的千年智慧。非遗文化是此次暑托服务的亮眼名片。玲珑面塑课上,彩泥在孩子们手中被捏出各式人物、动物造型,指尖的揉捏间,传统技艺的温度悄然传递;非遗竹编课上,从触摸竹材到学习“一挑一压”的编织技艺,再到聆听从新石器时代延续至今的文化故事,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接过传承的接力棒。“玩转何首乌”课堂更显巧妙,志愿者结合《本草纲目》动画与古诗,讲解其药用价值与文化内涵,“原来它能乌发强筋骨”的惊叹声里,埋藏下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好奇种子。

这些丰富多样的暑托活动,如同一个个窗口,让孩子们在自然中敬畏生命,在文化中汲取力量,在探索中点燃热情。相信这段旅程,会成为他们成长中闪闪发光的记忆。(作者:陈楚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