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长江 初心向绿色——大丰生态解码团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09 09:43:4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为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精准评估长江生态修复工作实际成效,近日,南京审计大学“大丰生态团”调研团队在王素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江苏省盐城市大丰港,围绕“绿色发展背景下长江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研究”为主题开展实地调研,以专业视角为长江生态保护贡献青春力量。

大丰港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港口,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桥头堡”,也是长江下游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其生态修复工作成效对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调研期间,大丰生态团成员秉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分模块开展调研工作:在生态环境观测环节,团队成员携带专业监测设备,对大丰港沿岸水质、土壤、植被覆盖度等关键生态指标进行现场采样与数据记录,重点关注近年来当地在水体净化、湿地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及实施效果;在政策落地调研环节,团队走访大丰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当地生态环境局等部门,与相关负责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大丰港在产业绿色转型、污染防治攻坚、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体系、执行路径及阶段性成果;在群众感知调研环节,团队成员走进周边渔村、社区,通过面对面访谈等形式,收集居民对生态环境变化的直观感受,倾听群众对生态修复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全面掌握生态修复成效的“民生视角”反馈。走访产业园管委会、监测站时,大丰生态解码团和环保工作者深入交流。监测站的五年水质曲线图上,COD浓度从 2019年 45mg/L降至 28mg/L,氨氮含量下降超 60%。这些数字背后,是污水处理升级、企业绿色转型和万亩湿地修复的扎实付出。

调研过程中,当地“政企民”的协同护江模式让大丰生态解码团深受触动:企业运维治污设施、政府常态巡查、村民志愿护江,多方合力守护一江清水。在湿地科普馆,孩子们笔下的“绿色长江”画作,更让大丰生态解码团感受到了生态理念扎根生长的力量;当地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港口物流作业中的新能源车辆使用率显著提升,绿色发展理念逐步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同时,团队也发现部分区域仍存在生态修复成果巩固难度大、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精准方向。

“此次实地调研让我们走出课堂,真切感受到长江生态修复的生动实践。”团队将以此次调研为基础,进一步深化数据研究,构建科学的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模型,形成详实的调研成果报告,为大丰港乃至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助力长江经济带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据悉,南京审计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研究的深度融合,此次大丰生态团调研活动是学校“知行合一”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后续,学校将持续支持此类专项调研,鼓励更多学子以专业所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在实践中践行青年责任与使命。

(供稿:周津、指导老师:王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