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里的“火眼金睛”
发布时间:2025-09-09 10:06:2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货检是列车出发前的最后一道关口,0.1%的疏忽都可能造成100%的灾难。”这是赵明峰获得2025年度车站平凡之星后,和到场人员分享的一句话。
1992年,20岁的赵明峰第一次走进编组场时,连基本的车辆构造都分不清楚。“那时看着厚厚一本《技规》,感觉在看天书。”回忆起初入路时的场景,赵明峰摩挲着手中泛黄的笔记本,封面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八个褪色的大字依然清晰可见。
这是师傅送给他的第一份礼物,也成了他的座右铭。那时起,赵明峰就给自己定下规矩,无论规章条文多么复杂,都要一字一句抄录在笔记本上。常常为了弄懂一个疑难点,他追着师傅反复询问,直到弄明白为止;为了掌握不同车型的检查要点,他总是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仔细研究。
三十三年来,这本厚厚的笔记本已经被他记得满满当当,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写满了规章要点、故障案例、解决方法,甚至还有他自己总结的“顺口溜”和“检查口诀”。渐渐地,他的笔记本成了班组里的“百科全书”,同事们遇到难题时总会说:“去翻翻老赵的笔记。”
正是这种近乎执拗的学习态度,让赵明峰从一个“门外汉”逐渐成长为行家里手。如今,无论是车辆构造、装载加固标准,还是应急处置流程,他都能脱口而出,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行走的《技规》”。
货检作业是列车出发前的最后一道安全关口。在编组场里,赵明峰每天要行走十几公里,弯腰检查数百次。夏天钢轨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冬天寒风直往骨头缝里钻。
2024年5月27日,赵明峰到五场8道检查27207次挂运跨装货物,发现该组钢轨第2、4位进向前端位移,加固铁线松散,第3位隔木向外窜出超限,危及行车安全。他及时扣车处理,消除一起突出隐患。“老赵的眼睛比X光机还毒。”同事们纷纷称赞他,但在一声声赞叹背后,是他日复一日的坚持和积累。
赵明峰整理的《典型故障图鉴》是徒弟们心中的“武功秘籍”,里面用红蓝笔标注的各类案例,都值得人人争相传阅。作为班组的“领头羊”,赵明峰不仅自己业务精湛,更注重培养新人。他建立“1+N”带教模式,每周详细讲解各类典型故障案例,亲自带领青年职工到现场进行实际操作演示,教他们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列车检查,如何准确判断车辆和货物存在的问题。
“现在年轻人好学、肯学,我要做的是帮他们把知识‘翻译’成实战能力。”赵明峰说。在他的悉心培养下,班组形成了“人人讲安全、各个会应急”的氛围。
三十三年里,从“小赵”变成“赵师傅”,又从“赵师傅”成了“老赵”,称呼一直在变,不变的是持之以恒的“匠心”与对安全的敬畏,他用半生光阴诠释了从工人到工匠的蜕变。(邹婧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