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学子助八万镇茶产业破局:4天提炼品牌策略惠及50户茶农

发布时间:2025-09-10 14:31: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近期,深圳大学管理学院“一叶八万青”突击队赴广东省陆丰市八万镇开展茶产业深度调研。团队走访茶园、合作社及政府机构,聚焦品牌认知度低、市场渗透不足等痛点,提出分层营销与文旅融合策略,助力当地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单丛茶提升竞争力,惠及茶农50余户。

百年茶香待破局

八万镇,海陆丰革命老区的“生态绿宝石”,坐拥海拔800米高山云雾茶园,客家炒茶工艺传承百年,孕育出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的单丛茶品牌。然而,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面临产业瓶颈:品牌标识模糊、高端茶依赖私域销售、市场渠道单一。深圳大学管理学院“一叶八万青”突击队以专业赋能为目标,深入一线探索破局之道。

雨中探茶垄,匠心遇瓶颈

调研首日,突击队抵达新坑村文德茶庄。负责人杨耀增冒雨接待团队,雨水敲击茶园棚顶的声响中,他带领队员穿梭于翠绿茶垄间,详细讲解制茶全流程。“鲜叶采摘需在清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以锁住香气。”杨耀增边说边演示摇青工艺——竹筛中茶叶翻滚,散发清冽茶香。厂房内,揉捻机低鸣运转,烘焙炉火温控精准,杨耀增强调:“本地茶叶品质卓越,但缺乏统一品牌,导致好茶难卖高价。我们年产量10吨,仅30%通过品牌渠道销售。”这场雨中探访,让队员直观感受到传统工艺的匠心与产业升级的紧迫性。

图为突击队走进茶庄了解制茶过程。黄莹供图

市场生态里的茶价之困

次日,团队聚焦市场生态分析。清晨薄雾中,队员走访镇区及村落多家茶店,记录茶叶流通实况。在一家临街茶铺,店主李女士(化名)坦言:“八万镇茶叶以散装低价茶为主,每斤50-100元,高端产品多在熟人圈销售,难进商超。”随后,团队转赴吉水村万弈胜种养合作社。负责人吴先生展示炭烤车间,炉火映照下,他解释差异化策略:“我们主推‘鸭屎香’单丛茶,通过古法炭焙提升风味,售价可达每斤300元。坚持有机种植——人工除草、施有机肥,虽成本增30%,但品质是核心竞争力。”吴先生还透露电商转型计划:“正筹备抖音直播,目标年销量翻倍。”这次走访,揭示了产业痛点:低价茶主导市场,高端潜力未释放。

图为突击队与吴先生探讨茶产业销售新出路。黄莹供图

共绘茶产业升级蓝图

实践最后一天,突击队与八万镇负责“百千万工程”的范书记座谈。范书记摊开规划图,系统阐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战略:“镇党委以资源禀赋为基,新坑村主攻茶园观光,吉水村聚焦合作社升级。茶产业是乡村振兴引擎,目标三年内品牌覆盖率提升50%。”座谈中,范书记肯定团队提出的创新策略,并讨论实施路径。

图为突击队与范书记研讨茶产业振兴蓝图。黄莹供图

一份报告里的振兴密码

基于四天密集调研,团队累计形成访谈录32份、影像素材200余条,覆盖3个行政村,惠及茶农50余户。

团队提出的核心策略深度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通过品牌分层精准定位市场——高端线以“匠心古法”强化百年客家炒茶非遗传承,大众线突出“生态平价”优势;同时构建新媒体系列,利用短视频生动展示摇青、炭焙等传统工艺;并创作“八万茶香路”文章合集,整合茶园观光、制茶体验与红色文化,深化品牌沉浸式体验,为八万镇茶产业注入活力。调研成果获八万镇政府初步采纳,团队报告将用于“百千万工程”产业升级方案。

四天调研,一份答卷。“一叶八万青”突击队用脚步丈量茶垄、用专业叩击产业痛点,将分层品牌策略与文旅融合思路留在了八万镇的茶园、合作社和政府案头。青年学子的智慧,正化作推动八万单丛茶破局的东风,为老区茶农铺就一条“绿叶子”变“金叶子”的振兴路。(文图/黄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