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长江供电所:乡村电力守护者的“望闻问切”术

发布时间:2025-09-11 09:28:4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清晨薄雾中,他背着沉甸甸的工具包,行走在田埂上;深夜星光下,他打着手电筒,仔细排查每一根电杆。他不是医生,却有着医者般的匠心与仁心—他是长江供电所运维工石浩,农村电力的守护者,用他独特的“望闻问切”术,守护着千家万户的灯火通明。

望:火眼金睛识病灶

“线路巡视不能走马观花,要像老中医望诊一样,看得全、看得细。”有着二十年农电工作经验的石师傅说。每当线路跳闸,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望”,沿着线路仔细巡查,看绝缘子有无闪络破损,看导线是否断线落地,看金具是否锈蚀松动,看树竹是否碰触线路。今年六月份暴雨过后,四案7号变一条出线出现反复跳闸失电,每次试送都能一次成功,间断性的跳闸,给抢修带来极大的难度。多次排查无果后,邀请石师傅现场帮忙。凭借敏锐的观察,在数十米外发现了一处被树枝遮挡视线的电杆,沿接地扁铁看到杆上避雷器。经登杆检查,果不其然,避雷器被雷击破坏,引线悬空,随风摇摆的时候接触到接地扁铁导致跳闸。及时更换避雷器消除了隐患。这双“火眼金睛”,来自常年累月的实践积累,更来自守护电网安全的责任担当。

闻:明察秋毫辨异常

“闻不只是用鼻子闻焦糊味,更要‘闻’声辨位。”石师傅一边调试设备一边解释。在故障现场,他调动所有感官:鼻子闻有无绝缘烧损的特殊气味,耳朵仔细捕捉空气中传来的微弱放电声。2024年十一月潘桥3号变在暴雨过后开始出现反复跳闸现象,尤以雨天为甚。每次试送成功,无法确定故障点的位置,经逐户排查未果后,使用漏电监测仪,初步判断为一户光伏异常,判断为光伏内部问题,将光伏出线侧开关关闭后,未能彻底消除。夜间持续排查时,打开光伏箱未发现故障,细心的石师傅在嘈杂的雨里隐约听到“滋滋”的异常声响,在光伏箱底部闻见丝丝糊味,最终在光伏进线电缆处发现故障点:一段采用防火泥包裹的电缆存在绝缘皮破损,雨天潮湿导致接地放电,从而引发间断性跳闸。这种“闻”的功夫,是经验与专注的结合,是对潜在危险的高度警觉。今年六月份石圩7号变再次出现类似情况,有了去年的现场经验,很快排查出光伏故障点。

问:抽丝剥茧探病因

“现场群众就是我们的‘情报员’,他们提供的线索往往能直接指向故障点!”石师傅在经验交流会上强调。每到一处故障现场,石师傅总会耐心询问附近居民:“刚才有没有听到什么异常响声?”“看到闪光没有?”“停电前电器使用有没有异常?”这些看似平常的询问,常常成为快速定位故障的关键。在四月份排查潘桥8号变跳闸事件中,正是通过询问路边店主得知“停电前听到变压器方向传来异常响声”,维修班组迅速确定故障点,节省了大量排查时间。

切:妙手回春除病根

“切诊是技术活,就像老中医号脉,要准要稳。”石师傅一边使用钳形电流表一边说。这是最终确诊的关键步骤—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绝缘电阻,用钳形电流表检测漏电流,通过“挂灯泡”等土办法分段排查,逐步缩小故障范围。在一次复杂的漏电故障处理中,维修人员采用分段送电、逐级排除的方法,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精测细量,终于在一户居民的鸡舍内找到了破损的绝缘线路,恢复了整个台区的供电。

这套独特的“望闻问切”故障排查法,正在长江供电所通过师带徒、岗位练兵等方式代代相传。年轻的台区经理在石师傅的言传身教中,不仅学会了技术,更传承了那份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百姓的责任。他们没有白大褂,但一身工装沾满尘土;他们没有听诊器,但万用表、验电笔是他们的“手术器械”;他们没有在医院坐诊,但田间的电杆、村头的变压器就是他们的“诊室”。他们是乡村电力的“赤脚医生”,是光明与温暖的守护者,用脚步丈量每一条线路,用心守护每一盏灯火。夜幕降临,万家灯火再次点亮乡村。而台区经理们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随时准备着,奔赴下一个需要他们的“诊室”,用精湛的“望闻问切”之术,守护这片土地的光明与温暖。

(如皋市长江镇:文/张振华)